长明灯

破暗长明世代深,烟和香气两沈沈。

不知初点人何在,秪见当年火至今。

晓似红莲开沼面,夜如寒月镇潭心。

孤光自有龙神护,雀戏蛾飞不敢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打破黑暗,永恒光明深藏不露,烟雾与香气沉静缭绕。
不知道最初点燃的人在哪里,只见那当年的火种依然留存至今。
清晨时分,它像红莲般盛开在池塘水面,夜晚则如寒冷月光照亮潭水中心。
孤独的光芒自有龙神守护,连雀鸟嬉戏、蛾子飞舞都不敢侵犯。

注释

破暗:打破黑暗。
长明:永恒的光明。
沈沈:形容烟雾和香气浓厚。
秪见:只看见。
龙神:神话中的神灵,象征保护和力量。
侵:侵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庙宇中的长明灯景象,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永恒的主题。开篇“破暗长明世代深”一句,既点出了光明在黑暗中持续存在的历史深度,又巧妙地引出下文“烟和香气两沈沈”,这是对那悠久岁月中佛事活动所产生的香烟氤氲的生动描绘。

接着,“不知初点人何在”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个最初点燃长明灯的人的好奇与敬意,而“秪见当年火至今”则展示了时间的传递和延续,尽管岁月流逝,那份光明依旧如故。

“晓似红莲开沼面”、“夜如寒月镇潭心”两句,则通过鲜明的自然意象,将长明灯比作清晨绽放的荷花和夜晚宁静的月亮,生动地描写了它在不同时间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这里的“红莲”与“寒月”,既是对光明色彩与形态的形象描绘,也寓意着纯洁与清冷。

最后,“孤光自有龙神护,雀戏蛾飞不敢侵”则透露出一丝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诗人通过“龙神护”的设定,使得这份光明显得更加尊贵而不可侵犯。而那些小动物,如雀与蛾,因敬畏而不敢接近,进一步凸显了长明灯在精神上的地位。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历史深度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有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是一首融合了时间、空间与信仰元素的杰作。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东归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

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东归别所知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东归别常修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东归途中作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

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

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