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

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那高高的仙桂仿佛有神灵,尽管貂皮大衣破旧却无法触及。
无法期待白发苍苍能得到公正,不知不觉间,红艳的桂枝已属于他人。
在宫阙间往来,我羞于频繁请求拜见,离开京城后,与故人交往让我感到羞耻。
满盘的紫色螃蟹和无数杯酒,却只能增添离别时泪水打湿衣襟的悲伤。

注释

仙桂:神话中的仙树,象征高位或难得的机会。
貂裘:贵重的皮衣,代指富贵。
取无因:无法得到,难以实现。
白发:指年老。
公道:公正对待。
丹枝:红色的桂枝,常比喻高位或机会。
双阙:宫殿的门楼,代指朝廷。
请谒:请求拜见。
五湖:泛指江湖,隐居之地。
归后:离开后。
耻交亲:以与人交往为耻。
盈盘:满盘子。
紫蟹:紫色的螃蟹,美食象征。
千卮酒:很多酒杯,形容豪饮。
临岐:分别的路口,离别时刻。
泪满巾:泪水打湿了手帕,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东归》,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归乡途中的复杂情感。开篇“仙桂高高似有神”,仙桂即桂花,因其树形俊俏、香气浓郁而被赋予神圣之美,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貂裘敝尽取无因”,诗人穿着贵族才配得上的貂皮大衣,却感到无缘无故地拥有一切,这里暗示了对物质享受与个人身份不符的矛盾。

中间两句“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无奈感受。白发代表着年老,公道是指世事变迁,而丹枝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这些都已不再属于诗人,这种感慨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无常的哀伤。

后两句“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则描绘了诗人在归乡途中,由于长时间的离别,对于旧日好友、亲人的交流感到羞愧和不安。双阙指的是宫城之门,往来意味着频繁地拜访,而五湖归后则是对久违家乡的描述。

最后两句“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通过对美酒和眼泪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盈盘指的是杯中盛满美酒,而紫蟹则是海南特有的美味;然而这种欢愉并未带给诗人快乐,只是在临岐(即将离别)之时,泪水如溪,湿透了手巾。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东归别所知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东归别常修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东归途中作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

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

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代文宣王答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