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别所知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芙蓉宫阙映照着仙女的神坛,两地相隔五年共度严寒。
邹律虽强,但风中旋律依旧稳定,郤枝难以长久栖息,似乎困难重重。
心中的忧愁如烈火焚烧鬓发,离别之泪徒然洒落在盘中。
我却羡慕淮南的鸡犬,能始终陪伴刘安度过一生。

注释

芙蓉宫阙:华丽的宫殿。
二妃坛:供奉仙子的神坛。
因依:相依相伴。
五岁寒:五年的时间,形容时间长久且艰难。
邹律:古代乐律名,喻指坚定不变的事物。
风吹不变:即使风吹也不改变。
郤枝:比喻不稳定或难以持久的事物。
住应难:居住或存在应该是困难的。
愁心似火:忧愁的心情像烈火一样。
烧鬓:焚烧鬓发,形容愁苦之深。
别泪:离别的眼泪。
谩落盘:徒然地洒落。
淮南:地名,这里代指美好的生活环境。
好鸡犬:幸福的鸡犬,象征安宁的生活。
终始逐刘安:始终如一地追随刘安,隐含长生之意。
刘安:淮南王刘安,传说他服食仙丹成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通过对古迹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生命如同季节更替般无常的哀愁。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一句,则借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与人之间情谊的坚贞和难以割舍。这里的“风”和“枝”都是强调坚固和稳定的意象。

"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离别之痛,通过将愁绪比作燃烧的心灵,再现出无法抑制的悲伤。

最后两句"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则是对一种平静、宁逸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人羡慕那些能够长久相伴的生物,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家畜,也能如同古时的刘安一般,享受一段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故土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东归别常修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东归途中作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

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

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代文宣王答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冬暮城西晚眺

谬忝莲华幕,虚沾柏署官。

欹危长抱疾,衰老不禁寒。

时事已日过,世途行转难。

千崖兼万壑,只向望中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