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烧寺破是刀兵,谷变陵迁事可惊。
云里乍逢新住主,石边重认旧题名。
闲临菡萏荒池坐,乱踏鸳鸯破瓦行。
欲伴高僧重结社,此身无计舍前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松烧寺的废墟景象,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开篇便以“刀兵”、“可惊”两词强烈地表达了对战乱后遗址的震撼。诗人通过“乍逢新住主”和“重认旧题名”表达了对曾经繁华而今已荒废之物的怀念。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详细描绘了寺庙内外的荒凉景象:“闲临菡萏荒池坐”,池塘被野草所覆盖,显示出一片荒芜;“乱踏鸳鸯破瓦行”则是对寺庙内部破损状况的刻画,鹅卵石路面被践踏,鸳鸯(一种水鸟)已无处栖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重建寺院、恢复往日风貌的心愿,但却又感到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无计可施,只能承认这一切都是过去的辉煌,自己无法逃离眼前的破败景象。这不仅是对寺庙的哀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无力感的深刻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废寺的描写,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破败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
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
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
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
前习都由未尽空,生知雅学妙难穷。
一千首出悲哀外,五十年销雪月中。
兴去不妨归静虑,情来何止发真风。
曾无一字干声利,岂愧操心负至公。
仙子弄瑶琴,仙山松月深。
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
洒石霜千片,喷崖泉万寻。
何人传指法,携向海中岑。
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
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
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