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经西山寺

松烧寺破是刀兵,谷变陵迁事可惊。

云里乍逢新住主,石边重认旧题名。

闲临菡萏荒池坐,乱踏鸳鸯破瓦行。

欲伴高僧重结社,此身无计舍前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松林环绕的寺庙毁于战乱,山谷更替陵墓迁移,事情令人惊叹。
云雾中突然遇到新的住持,石壁旁重新辨认以前的题名。
闲暇时坐在荒废的荷花池畔,杂乱中踩着破瓦行走于曾是鸳鸯戏水之处。
想陪伴高僧重建修行社团,但无奈此生无法舍弃眼前的世俗前程。

注释

松烧寺:被战火破坏的、周围长有松树的寺庙。
刀兵:战争。
谷变陵迁:形容世事变迁,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乍逢:突然遇见。
新住主:新来的主持僧人。
重认:再次确认,重新辨认。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荷花池。
荒池:荒废的池塘。
乱踏:随意踩踏,无秩序地行走。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侣。
结社:组织宗教或文化团体。
无计: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舍前程:放弃眼前的世俗事业或未来规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松烧寺的废墟景象,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开篇便以“刀兵”、“可惊”两词强烈地表达了对战乱后遗址的震撼。诗人通过“乍逢新住主”和“重认旧题名”表达了对曾经繁华而今已荒废之物的怀念。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详细描绘了寺庙内外的荒凉景象:“闲临菡萏荒池坐”,池塘被野草所覆盖,显示出一片荒芜;“乱踏鸳鸯破瓦行”则是对寺庙内部破损状况的刻画,鹅卵石路面被践踏,鸳鸯(一种水鸟)已无处栖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重建寺院、恢复往日风貌的心愿,但却又感到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无计可施,只能承认这一切都是过去的辉煌,自己无法逃离眼前的破败景象。这不仅是对寺庙的哀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无力感的深刻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废寺的描写,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破败现实的无奈与悲凉。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别东林后回寄修睦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

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

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

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吟兴自述

前习都由未尽空,生知雅学妙难穷。

一千首出悲哀外,五十年销雪月中。

兴去不妨归静虑,情来何止发真风。

曾无一字干声利,岂愧操心负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听李尊师弹琴

仙子弄瑶琴,仙山松月深。

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

洒石霜千片,喷崖泉万寻。

何人传指法,携向海中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听泉

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

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

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