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仙子弄瑶琴,仙山松月深。
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
洒石霜千片,喷崖泉万寻。
何人传指法,携向海中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里的音乐会景象。开头两句“仙子弄瑶琴,仙山松月深”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其中“瑶琴”是传说中仙界的乐器,“仙山松月深”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第三句“我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中的“我声”指的是琴声,这里的“太古”意味着超越时空的永恒之音,而“谁听到无心”则表达了一种境界,即只有达到无我状态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这琴声所蕴含的深远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洒石霜千片,喷崖泉万寻”形象地描绘了琴声如同自然之物般四处弥漫,其中“洒石霜千片”可能是指琴声如同石上结霜一般清脆而美丽,“喷崖泉万寻”则是说琴声如同山间涌出的泉水,层次丰富且深不可测。
最后两句“何人传指法,携向海中岑”中的“何人”可能是在询问或者赞叹能够弹奏出如此神奇之声音的人,而“传指法”则是说这种技艺或艺术需要心传心,难以言传。“携向海中岑”则是在形容琴声飘逸至远,可达海中岛屿之巅。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超凡脱俗、永恒不朽艺术境界的追求和赞美。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
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
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
孤窗烛影微,何事阻吟思。
兄弟断消息,山川长路岐。
日沈栖鹤坞,霜著叫猿枝。
可想为怀抱,多愁多难时。
华顶危临海,丹霞里石桥。
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
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
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
垂白堪思大乱前,薄游曾驻洞庭边。
寻僧古寺沿沙岸,倚杖残阳落水天。
兰蕊蔫烟骚客庙,烟波晴阔钓师船。
此时欲买君山住,懒就商人乞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