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与离别之苦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期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开篇即设定了一种突发事件和意外变化的情境。"花门"可能指的是边塞城门或军营大门,"破"则意味着战乱爆发。"和亲"通常指代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但这里的"事却非"表明这种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此处引入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汉公主,她可能是被迫或选择性地离开故土,回归自己的国家。"人怜"一词传达出人们对于她的同情和关心。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这里通过对汉公主的服饰进行描写,展示了她高贵的身份,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秋思"常与愁绪、怀念联系在一起,而"抛云髻"和"腰支胜宝衣"则是对其装扮的细节刻画。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结尾两句中,“群凶”指的是那些好战之人,他们依旧在寻求战争。而"回首意多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亲之事的反思与怀念,"意多违"暗示了无尽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几句诗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战争带来的离别苦楚,以及对于失去和平与友好的深切惆怅。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即事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吹笛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相送率题小诗留于屋壁,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

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

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

诸公不相弃,拥别惜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