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姑熟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

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

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

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

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

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送人归姑熟》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仕途上的艰辛与对家庭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

首联“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作为官员在外奔波的艰辛,风尘仆仆,霜露满身,形象地展现了其仕途生涯的不易。

颔联“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转折中透露出主人公并非仅仅为了追求俸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对家人的关爱与陪伴,体现了其人性中的温情与责任感。

颈联“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漫长旅途中的艰难与困境,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与复杂。

尾联“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安危的深深忧虑,以及在乱世中寻求庇护的困难与无奈。

最后两联“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了身处乱世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对那些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人们发出感慨,提醒他们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动荡时期,对家庭、对国家、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使客还自建昌

埘鸡初戒曙,关吏已开晨。

饬徒临迥陌,振楫发长津。

四郊盛阴气,千里塞惊尘。

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

时值秋冬交,道经吴楚分。

昔出方祃师,今还已归军。

威迟良马劳,悽恻仆御勤。

王事不可淹,谁知君苦辛。

形式: 古风

同子充浚仲游北山夜宿觉慈院

穷年厌喧嚣,今晨惬游衍。

岂伊清旷怀,直为朋知展。

指涂阳已升,入谷光未显。

涉流既百折,寻山亦千转。

停策树频倚,攀林芳屡搴。

路夷始出幽,山暝复凌缅。

佛庐既栖薄,僧榻聊息偃。

地僻心自怡,俗远虑乃遣。

明发有佳趣,胜处将历践。

形式: 古风

双剑篇

君不见干将冶铁铁不流,镆邪遇之剪指投。

赫然鍊成双宝剑,遂匿其阳以阴献。

雌雄离隔经几年,一朝飞堕君侯前。

乃知神物不虚授,必待英豪始联偶。

从今永近君侯身,玉头珠口相鲜新。

韬里束来白鹇尾,匣中藏却绿龟鳞。

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

黑犀中断未为奇,白蛇夜斩方称利。

五山精,六金英。

也曾埋没豫章城,时时紫气斗间明。

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

形式: 古风

秦镜歌

玉之荣,石之英,光莹岂若秋金精。

秋金之精铸镜成,良工锡以银华名。

银华颜色如霜雪,携向秦宫叹奇绝。

珊瑚台上吐菱花,玳瑁匣中生明月。

夜筹已竭晓筹终,宫女对之难为容。

云鬟被首黛渝色,我貌如心不堪饰。

早知鉴心如鉴貌,汉兵敢犯咸阳道。

咸阳汉殿空中立,秦镜团团昼飞入,至今鬼母夜深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