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戡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

顾我亲情皆远道,念君兄弟欲他乡。

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红树上蝉声在夕阳下充斥着,白发人相互送别更添哀伤。
年老时常感叹过去的日子太匆匆,生病时感觉今年的昼夜格外长。
回望家中亲人皆在远方道路,想到您的兄弟也将前往他乡。
眼前襄州路上红旗招展,此次离别泪水成河淌过千万行。

注释

红树:指树叶颜色深红的树,此处可能象征着秋意或离情。
蝉声:蝉的鸣叫声,常用来描绘夏末秋初的景象,带有一种凄清之感。
白头:白发,这里比喻年老之人。
相送:互相送别,表示离别的情景。
老嗟:老人叹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日:过去的时光,已逝的日子。
光阴促:时间过得快,光阴似箭。
病觉:因病而感觉到。
顾我:回顾自己,这里指诗人自顾。
亲情:亲人之间的感情。
远道:遥远的道路,比喻亲人相隔甚远。
念君:思念你,此处的‘君’指被送别的人。
兄弟:此处可能实指被送者的兄弟,也可能泛指亲友。
他乡:非故乡的地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红旗满眼:沿途都是红旗,可能指路途的标志性景象,也可能是某种特定情境的描述。
襄州路:具体的地名,襄州古地,这里代指离别的道路。
此别:这次的离别。
泪流千万行:形容泪水大量流淌,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时光飞逝的深沉情感。开篇“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和心境,表达了岁月匆匆、人事变迁带来的哀愁。而“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时间似乎加速流逝,而年迈多病的身躯又让时光显得更加漫长。

接着,“顾我亲情皆远道,念君兄弟欲他乡”两句,诗人转而关注到了亲情的隔绝和友人的别离,这种对亲密关系的怀念与不舍,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体验。最后,“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则以壮观的景象作为背景,将离别之痛推向高潮,每一个字都透露出难以言说的哀伤。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送别之作中的上乘之品。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送林复梦赴韦令辟

蜀路危于剑,怜君自坦途。

几回曾啖炙,千里远衔珠。

野性便荒饮,时风忌酒徒。

相门多礼让,前后莫相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致用

泪沾双袖血成文,不为悲身为别君。

望鹤眼穿期海外,待乌头白老江濆。

遥看逆浪愁翻雪,渐失征帆错认云。

欲识九回肠断处,浔阳流水逐条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并连缀焚削封章委箧仅逾百轴偶成自叹因寄乐天

近来章奏小年诗,一种成空尽可悲。

书得眼昏朱似碧,用来心破发如丝。

催身易老缘多事,报主深恩在几时。

天遣两家无嗣子,欲将文集与它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重夸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末句

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

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

人声晓动千门辟,湖色宵涵万象虚。

为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