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赠李嗣良

吾家嗣良青莲后。新诗百篇酒数斗。

自言诗与酒相成,混沌元从醉梦剖。

瞹瞹玄黄窅未分,尔时一线灵光浏。

隍中之鹿甑边人,醒来摸捉原无有。

刮面旋风入耳轮,急沈松煤挥秃帚。

诗喉涩处酒灌浇,酒兴慵时诗擞抖。

万斛明珠似涌泉,通体琉璃含锦绣。

来游五岭不知年,酒伴诗朋靡不叩。

时过白社必攒眉,或醉红裙辄濡首。

高谈每动公卿坐,里巷酸儒或掩口。

暇叩中林手一编,顾谓髯公首肯否。

髯公亦是一酸儒,称诗只解陈窠臼。

勺酒入唇便倾倒,眼花落井扶墙走。

嗣良笑我非丈夫,我言醉醒不在酒。

譬如诗趣非关诗,千古几人露眼手。

曲栏花下写乌丝,一片斜阳挂户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长歌赠李嗣良》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李嗣良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开篇即以“吾家嗣良青莲后”点出诗人与李白的传承关系,表达了对李白诗歌艺术的敬仰。接着描述了诗人与李嗣良饮酒赋诗的生活场景,“新诗百篇酒数斗”,展现了他们创作的激情与灵感。诗人强调了诗与酒之间的相互激发作用,“诗与酒相成”,并以“混沌元从醉梦剖”形象地比喻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随后,诗人描绘了混沌初开时的景象,“瞹瞹玄黄窅未分,尔时一线灵光浏”,以此象征诗歌创作的初始状态。接着,诗人通过“隍中之鹿甑边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反思。“醒来摸捉原无有”则暗示了记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描述了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波动,“刮面旋风入耳轮,急沈松煤挥秃帚”,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创作时的专注与激情。通过“诗喉涩处酒灌浇,酒兴慵时诗擞抖”,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酒的依赖与酒后创作的活力。

诗人以“万斛明珠似涌泉,通体琉璃含锦绣”来形容诗歌创作的丰富与美丽,将诗歌比作璀璨的珍珠与精美的琉璃,充满了对诗歌艺术的赞美。接着,诗人回忆了与李嗣良共同游历五岭的岁月,以及与诗朋酒伴的交往,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最后部分,诗人通过“时过白社必攒眉,或醉红裙辄濡首”描绘了与友人的相聚与欢愉,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表现。通过“高谈每动公卿坐,里巷酸儒或掩口”,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不同社会场合中的影响力。诗人还提到自己偶尔会去拜访中林,询问是否可以阅读友人的作品,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李嗣良之间深厚的友谊,也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与生活的美好。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曾文卿见赠诗扇辄答

耳君香名业已久。卢生向我大誇口。

掌珠怀月底般明。争似曾郎标格清。

曾郎与我才相识。纨扇缄题劳寄忆。

诗比飞泉一派清,流出禺山千仞碧。

挹君风度读君诗。转忆临流挥洒时。

形式: 古风

赋得衡山送张明府还龙门

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

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

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

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

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

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

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

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

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

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

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

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

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

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

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

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

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

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形式: 古风

酒保

侬家老店驰名久。坊市人家侬居首。

千金不与瓮头方,百钱只沽壶中酒。

底须铺上悬空尊。更深人尚打柴门。

大坛小盎搬不尽,楼头瓮底醉昏昏。

从来卖酒卖风趣。本多利少平平兑。

海内闻名远见寻,上客嗅香旋已醉。

劝君买酒细细尝,坊头坊尾卖清水。

形式: 古风

即事

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

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

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