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卿见赠诗扇辄答

耳君香名业已久。卢生向我大誇口。

掌珠怀月底般明。争似曾郎标格清。

曾郎与我才相识。纨扇缄题劳寄忆。

诗比飞泉一派清,流出禺山千仞碧。

挹君风度读君诗。转忆临流挥洒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名为《曾文卿见赠诗扇辄答》。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曾文卿赠予的诗扇的欣赏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曾文卿的名声久负盛名,卢生对其赞誉有加,暗示曾文卿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接着,诗人将曾文卿的才华比作月光下珍珠般的明亮,而自己的才情则被比喻为清澈的泉水,从禺山千仞碧流而出,形象地表达了对曾文卿才华的赞美以及自己内心的谦逊。

“曾郎与我才相识”,表明诗人与曾文卿的友情尚浅,但已能感受到对方的高洁风度。通过“纨扇缄题劳寄忆”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曾文卿赠扇的感激之情,并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收到他的书信或礼物。

最后,“诗比飞泉一派清,流出禺山千仞碧”一句,再次强调了曾文卿诗歌的清新脱俗,如同清澈的泉水从禺山千仞碧流而出,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与曾文卿的友谊如同这清澈的泉水一般,长流不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诗扇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对朋友才华的欣赏,也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美好友谊的期许。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衡山送张明府还龙门

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

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

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

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

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

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

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

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

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

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

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

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

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

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

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

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

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

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形式: 古风

酒保

侬家老店驰名久。坊市人家侬居首。

千金不与瓮头方,百钱只沽壶中酒。

底须铺上悬空尊。更深人尚打柴门。

大坛小盎搬不尽,楼头瓮底醉昏昏。

从来卖酒卖风趣。本多利少平平兑。

海内闻名远见寻,上客嗅香旋已醉。

劝君买酒细细尝,坊头坊尾卖清水。

形式: 古风

即事

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

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

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

形式: 古风

汉阙双凫卷送周明府入计

客星迢迢度南越。化作双凫傍双阙。

乍看流影入彤霄,忽曳清声破晓月。

月色胧胧启曙辉。九重端御正垂衣。

龙鳞光绕翠华仗,鹓侣齐趋青琐闱。

夹城日高未下殿。离宫别馆罗清宴。

玉宇遥瞻五位尊,金茎特赐群臣遍。

周侯为政古循良。舄影高悬紫极光。

到日定知扳睿作,会有赓歌续柏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