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八)

扰扰寻师苦苦忙,但求神水是仙乡。

荧煌一鼎镕金汁,灿烂三田湛玉浆。

夜半只知真火焥,房中不觉彩霞光。

超凡一粒真堪重,始信蓬莱去路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忙碌地寻找导师,一心求取神水,那是仙境。
熠熠发光的炼丹炉熔化黄金液体,灿烂的三田(人体内三个重要的能量区域)浸润着玉液。
深夜里只知道有真正的火焰燃烧,修炼室内却感受不到彩色霞光的存在。
这非凡的一粒丹药实在珍贵,此刻我才相信通往蓬莱仙境的道路漫长无比。

注释

扰扰:纷乱忙碌。
师:导师。
神水:传说中的灵药。
荧煌:明亮耀眼。
一鼎:一炉。
镕:熔化。
金汁:金色液体。
灿烂:光彩夺目。
三田:人体能量中心。
湛:浸泡。
玉浆:玉液。
真火:修炼时的内在火焰。
焥:燃烧。
房中:修炼室。
彩霞光:彩色霞光。
超凡:非凡的。
一粒:一粒丹药。
堪:值得。
重:珍贵。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
去路长:道路遥远。

鉴赏

这段中国古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的求道过程和心境。"扰扰寻师苦苦忙,但求神水是仙乡"表达了修道者对道的渴望和追求,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找到通向仙界的神水。这两句通过反复的"扰扰"和"苦苦"字眼,传递出一种迫切和坚持不懈的情感。

接下来的"荧煌一鼎镕金汁,灿烂三田湛玉浆"形象鲜明地描绘了炼丹的过程。"荧煌"和"灿烂"用来形容火光和金液的光泽,显示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排列的手法,强调了修道者对于内丹之道的精进和投入。

"夜半只知真火焥,房中不觉彩霞光"则更加深化了修炼过程的神秘性。这里的"夜半"暗示了一种寂静与专注的状态,而"真火"象征着内在的精神力量和热情。这两句通过对时间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修道者超越世俗、忘我于道的境界。

最后,"超凡一粒真堪重,始信蓬莱去路长"则是对整个求道过程的一种总结和反思。这里的"超凡"指的是超脱凡尘,而"一粒真"可能代表着内丹或者精神上的觉悟。"始信蓬莱去路长"则表达了修道者对于通向仙界道路的认知,虽然艰难,却更加坚定了求道之心。

整体来看,这段诗通过对炼丹过程和修道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追求永生不朽的修道者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七)

九真山上接楼台,日月浮生紫气堆。

北海下生金芍药,南溟宫产玉攻瑰。

三清门户三田奥,九转工夫九辙回。

当此鍊成无价宝,从教人笑我痴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六)

九真山下有华池,此水延年世不知。

金橘生成光色透,弹丸小大彩霞飞。

送归北海深藏密,般上南溟事怪奇。

只候此中功力就,黄云片片拥婴儿。

形式: 七言律诗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五)

尘寰道友万千人,几个虚名几个真。

不悟汞铅为至宝,却将炉灶学烧银。

内中采药方端的,外里求丹谩苦辛。

何况迷途有迷者,不为自误误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四)

绛桥行气总为非,自是凡夫著相迷。

北海鼎炉分造化,南溟宫殿合天倪。

虚无只就还丹力,恍惚身成妙道齐。

若向浮生能见得,浮生只可比醯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