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效八窗叔赋黄郎

夙悟金仙空色教,化生千百对青春。

强颜翁媪栀为貌,取悦儿童丝系身。

立仗无言开口甚,当筵何事掉头频。

笑他鲍郭经年舞,我过莺花即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早年领悟了佛道空寂之理,化生成无数对年轻的伴侣。
勉强装出老翁老妇的模样,只为取悦孩童,丝线系在身上做装饰。
站立无声,开口却很少,宴席上为何频频转头?
嘲笑鲍叔牙和郭隗多年跳舞的生活,我则欣赏莺花,寻找生活的真谛。

注释

夙悟:早年领悟。
金仙:佛道中的仙人。
空色教:佛教中空寂的教义。
翁媪:老翁老妇。
栀:可能指代某种植物或颜色,这里用来形容老翁老妇的外表。
丝系身:丝线装饰,象征老翁老妇的伪装。
立仗:站立侍奉。
当筵:宴席上。
掉头频:频繁转头。
鲍郭:鲍叔牙和郭隗,典故中的两位贤者。
经年舞:常年跳舞的生活。
莺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问津:寻求、探索。

鉴赏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场景。开篇“夙悟金仙空色教”四字,以神秘的笔触勾勒出一位修炼成仙者的形象,似乎在传授着有关长生不老的奥秘。而接下来的“化生千百对青春”,则是对这种长寿法门所带来效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力的无限延伸。

中间两句“强颜翁媪栀为貌,取悦儿童丝系身”展示了一种奇特的情景。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位老者和一位老妇,他们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化妆或装扮)使自己的外表焕然一新,以至于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喜爱,并用细丝系住身躯,形成一种奇异的联系。这不仅反映出对青春永驻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周期的一种独特理解。

“立仗无言开口甚”一句,让人联想到某种仪式或庆典的场景,其中参与者可能在进行某种庄重而神秘的举动。而“当筵何事掉头频”则是诗人对于这种行为背后意义的一种疑问,似乎在探讨其深层含义。

末尾两句“我过莺花即问津”则是一种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表达。这里的“莺花”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也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问津”,则是在询问通往内在世界或精神世界的路径。这不仅是对前面所描述场景的一种超脱,也是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个人追求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奇异、神秘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哲思,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丁亥沔阳春时即事简吴叔永

朝来渐可试春衣,弩末轻寒力已微。

木叶未繁山尚瘦,桃花欲落水初肥。

疆陲虏逐征鸿去,庭馆人随社燕归。

紫陌青门无恙在,不妨携酒问芳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九日登寿沙城楼

偶因萸菊到城头,手揽潇湘一片秋。

西北黄尘清远徼,东南紫气盛中州。

众山环拱皆衡麓,一水横陈是橘洲。

且酌芳樽酹千古,去来鸥雁自沉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入兴安界

路入兴安境,风光异昔年。

山川虽好在,井邑顿凄然。

雨打半颓屋,烟荒未辟田。

起丁征籴急,官府为防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入祁阳县界即事

境入祁阳驿堠迢,道旁烟火顿萧萧。

茅冈丛筱路磊砢,蓬舍扃柴人寂寥。

市粒颇艰缘岁俭,野芳交发自春饶。

扶藜勇过黄罴岭,知竭精忠答圣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