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秋天举行的九月重阳节(重九)的宴会,背景设定在龙沙之上。开篇即以“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两句,营造出一个气势宏大、盛况空前的场面,展现了当时的豪华与壮观。这里的“龙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而“重九”则是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以祈求长寿和健康的习俗。
接下来,“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与宴会中的文艺活动。秋天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河流和树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丝桐”通常指的是弦乐器,尤其是琴,这里的“雅奏迟”则表达了音乐优美而又不急促,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中间的“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两句,再次描绘自然景象。“烟芜敛暝色”形容晚霞渐褪,天色渐暗,而“霜菊发寒姿”则是对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在露水下显得更加坚韧和美丽的写照,这些都是重阳节特有的景象。
最后,“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两句,则表达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诗人与众宾客一同沉浸在酒宴中,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直至醉意酣畅,甚至不介意头戴的帽子随之滑落。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豪放与不羁,以及对当下欢乐时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宴会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豪华、艺术气息与欢乐氛围的场面。同时,也反映出古人重视团聚、享受生活美好的传统观念。
不详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十年江浦卧郊园,闲夜分明结梦魂。
舍下烟萝通古寺,湖中云雨到前轩。
南宗长老知心法,东郭先生识化源。
觉后忽闻清漏晓,又随簪佩入君门。
仲月当南吕,晨装拜谷林。
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
策马缘云路,开缄扣玉音。
还期才浃日,里社酒同斟。
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
河山封故地,金石表新坟。
剑履归长夜,笳箫咽暮云。
还经誓师处,薤露不堪闻。
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
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