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到渭上旧居

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

十年方一还,几欲迷归路。

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

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

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

试问旧老人,半为绕村墓。

浮生同过客,前后递来去。

白日如弄珠,出没光不住。

人物日改变,举目悲所遇。

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

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

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住在渭水之滨,家门正对着蔡渡口。
十年才回一次家,几乎在归途上迷失方向。
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感叹那些曾经游玩的地方。
当年种下的柳树已成茂密的树林,种的桃花也长成了老树。
惊讶地发现,曾经的孩童都已长大成人。
试着询问过去的老人,他们中有一半已经长眠于村边的墓地。
人生如同过客,前后交替,来来去去。
时间就像玩弄珍珠,光芒不停闪烁,从不停留。
人和事物每天都在变化,看到这些变迁不禁感到悲伤。
回想起自己,怎能避免衰老的降临。
红润的面色无法永驻,白发却不断滋生。
只有山门外的三座山峰,颜色依旧如初。

注释

旧居:以前的住所。
清渭曲:渭水清澈弯曲的地方。
蔡渡:地名,渡口。
十年:时间单位,表示很久。
方:才。
几欲:几乎。
追思:回忆。
昔日:过去的日子。
行:经历。
感伤:感到悲伤。
故游处:曾经游玩的地方。
插柳:植树。
作:成为。
高林:茂密的树林。
种桃:种植桃树。
成老树:长成了老树。
成人者:已经长大成人的人。
尽是:全部都是。
旧老人:过去的老人。
绕村墓:围绕村庄的墓地。
浮生:比喻短暂而无常的人生。
同过客:像过客一样。
前后递来去:前后更替,来来往往。
白日:白天。
如弄珠:像玩弄珍珠,形容时光流逝。
举目:抬头看。
悲所遇:对所见之事感到悲伤。
衰暮:衰老的晚年。
朱颜:红润的面色,代指青春。
销不歇:无法消退。
白发生无数:白头发不断增多。
山门外:山脚下的门外。
三峰色如故:三座山峰的颜色依然如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童年旧居的场景和感受。开门处的蔡渡,十年才一次回访,时间流逝让人难以辨认归途。诗人追忆过去的足迹,感慨于昔日游历之地。插柳成林、种桃成树,时光荏苒,却只见当年的童孺已成为成人。

询问老者,村边墓地绕行,生命如浮客,不断来去。白天如同玩弄珠玉,光阴不定。人事易变,举目皆悲从遇。回想自身,如何能免于暮年衰败?红颜消逝,白发如织,唯有山门外的三峰,色彩依旧。

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重题西明寺牡丹

往年君向东都去,曾叹花时君未回。

今年况作江陵别,惆怅花前又独来。

只愁离别长如此,不道明年花不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闻早莺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

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

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

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

今闻在何处,寂莫浔阳城。

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形式: 古风

闻夜砧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

八月九日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

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闻哭者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

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

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

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

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