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寄庐副使处道

去年雪里送君时。马迟迟。思依依。

及至金陵,还却值君归。

独抱此情谁与语,空三复,草堂诗。

年来霜鬓欲成丝。惜睽离。喜追随。

四海而今,浑有几相知。

上到庐山高绝处,曾为我,一支颐。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去年在大雪中送你离去,你的马儿缓缓,我的思绪绵绵。
等我到达金陵,恰好你又归来。
独自怀抱这份情感,与谁诉说?只能空读三遍,草堂的诗篇。
近年来,两鬓已生白发如丝,感叹分离,欣喜重逢。
如今四海之内,相识的人又有几个能共度时光。
我们一起登上庐山那最高峻的地方,曾经你为我指点过风景。

注释

去年:过去的一年。
雪:大雪。
君:你。
迟迟:缓慢。
依依:依恋之情。
金陵:古都南京。
还却:恰好。
归:归来。
此情:这份情感。
谁与语:与谁诉说。
空:只有。
草堂诗:指杜甫的诗。
霜鬓:白发。
欲成丝:如丝般多。
睽离:分离。
追随:重逢。
四海:天下。
浑:全。
相知:知己。
庐山:中国名山。
高绝处:最高峰。
曾:曾经。
为我:为我所做。
一支颐:指点风光。

鉴赏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江城子·寄庐副使处道》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友情深厚的词作。词中以去年雪中的场景起笔,回忆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当友人返回金陵时,诗人又得以相聚,然而这种短暂的喜悦后是更深的孤独,因为离别之情无人倾诉,只能独自回味草堂诗中的情感。

随着岁月流逝,诗人的头发斑白,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唯有与友人的情谊依旧。词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庐山之巅,也能因这份深厚的情感而感到满足,仿佛友人的存在就如那支颐,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撑。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74)

张之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字:周卿
  • 号:西岩老人
  • 籍贯:邯郸
  • 生卒年:1243—1296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游孙园

丹青画出小亭台。巧安排。绝尘埃。

二十年间,成此亦奇哉。

借问主人凡几醉,直到老,不曾来。

来莺去燕莫相猜。水平阶。径生苔。

倚遍阑干,堪爱也堪哀。

柳外春风都不管,依旧遣,百花开。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沁园春

昔自九皋,慕翁而来,何期岁年。

记初为翁客,献千百寿,后为翁友,得两三篇。

夜夜飞鸣,朝朝起舞,不是赏音谁见怜。

追随久,尽人多怨者,我独欣然。翁今犹未高迁。

便离却交游载月船。

想西岩梦我,大纲坡老,绣江畜我,小样逋仙。

二老风流,他时相约,须到西湖烟水边。

孤山路,看云间来迓,秋影翩翩。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四海交亲,别离尽多,会合最难。

见西溪老子,情怀乐易,柳溪公子,风度高闲。

铁石心肠,风霜面目,更著中朝霍与韩。

知音者,有颐轩待御,收拾清欢。不才自顾何颜。

也置在诸公酬酢间。

似蒹葭倚依,琼林玉树,萧蒿隐映,春蕙秋兰。

南北乌台,当时年少,双鬓而今半欲斑。

明朝去,向德星多处,遥望钟山。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

国子先生,博带峨冠,胡为此行。

正蛮烟瘴雾,远趋象郡,祥云瑞霭,近别龙庭。

率土之滨,际天所覆,何处而令不太平。

安南者,彼地方多少,敢抗吾衡。一封天诏丁宁。

要老子胸中百万兵。

看健如马援,精神矍铄,辨如陆贾,谈舌纵横。

奉职称藩,功成事定,更放文星分外明。

归来尽,不妨诗笔,颠倒南溟。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