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除夕(其六)

薄海苦多事,连年勤师征。

渔阳国根本,贱骑犹纵横。

杀气连晋齐,重阴薄日精。

江淮迫岁暮,萧条无人行。

君王正宵旰,我忧耿难平。

流民鲜伏腊,何以纾皇情。

日夕望星次,行当扫欃枪。

旭旦启阊阖,万户皆春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诗人李慈铭以"薄海苦多事,连年勤师征"开篇,描绘出国家频遭战乱,军队常年在外征战的辛酸。接着,他用"渔阳国根本,贱骑犹纵横"暗示了边疆的危机和敌人的嚣张气焰。

"杀气连晋齐,重阴薄日精"进一步渲染战争的残酷与阴霾,晋齐之地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阳光都被压抑。诗人感慨"江淮迫岁暮,萧条无人行",寒冬将至,道路荒凉,民生凋敝。

诗人忧虑深重,"君王正宵旰,我忧耿难平",表达对君主日夜操劳的同情和自己无法排解的忧虑。"流民鲜伏腊,何以纾皇情"揭示了流离失所的百姓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如何能抚慰皇帝的忧虑。

最后,诗人寄希望于"日夕望星次,行当扫欃枪",期待早日平定战乱,恢复安宁。"旭旦启阊阖,万户皆春声"以美好的愿景收尾,象征着黎明的到来和国泰民安的未来。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含深沉忧患意识和期盼变革的咏史诗,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早至平水溪口登岸意行三四里至显圣寺不入

清梦忽然碎,溪喧满孤枕。

推篷绿打头,乱堕松竹影。

及兹朝气爽,行渡石桥近。

湿雾吹濛濛,山意犹未醒。

细路春泥明,密篝曙烟隐。

莺啼茅屋幽,犊卧露花冷。

缘钟时见僧,到寺一水静。

形式: 古风

潘星斋丈为予缋湖塘村居图用晓游天王寺韵题诗见赠叠韵奉谢

结念栖隐乡,环流面寒麓。

凌晨理幽榜,人语出清旭。

群鬟互湿翠,临溪各为沐。

钓竿带烟萝,茶臼答风竹。

卷帘交清晖,书帙映人绿。

烦公营粉本,茅堂启湖渌。

画图幸取办,鱼鸟先约束。

相期采金英,鹿蹊踏松粟。

形式: 古风

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其一)

扁舟出东郭,沿缘耶溪间。

水尽白云起,遂入云门山。

红树叠青嶂,明妆耀螺鬟。

远近含层霞,深浅分寒烟。

峰陡势欲落,飞翠忽复连。

曲涧荫幽筱,鱼鸟媚我前。

时逢采樵侣,踏叶相往还。

山回寺门出,夕阳终古间。

形式: 古风

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其二)

云门外六院,兹地据丹麓。

入门仍见山,古藓一庭绿。

松阴飐双幡,经坛散炉馥。

龛石栖寒花,厨烟出深竹。

颇忆湛然师,尘锡参道俗。

先贤习元悟,往往寄高躅。

禅房留定云,蒲褐此间宿。

茶火伴夜深,山志静可读。

天风摇殿铃,时闻暗泉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