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人生的祸福无常,无法预料,似乎只有早早退隐才像是预知了未来。
当你满头白发与世长辞之时,我将独自在山间悠然自得。
回头想找那素琴来弹奏,只怕已无暇顾及;回忆起秦穆公想牵回黄犬狩猎,那机会肯定难以找回。
即使麒麟被做成肉干,龙被制成肉酱,又哪里比得上在泥水中自由摇尾的乌龟呢?

注释

祸福茫茫:形容人生的祸福变化无常,看不清楚。
早退:指早早地从官场或世间事务中退出,隐居避世。
白首同归:指一起老去,死亡。
青山独往:形容在山林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顾索素琴:回头看找那朴素的琴,象征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忆牵黄犬:引用秦穆公的故事,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麒麟作脯龙为醢:麒麟和龙都是祥瑞之物,这里表示珍贵事物的丧失。
曳尾龟:出自庄子的故事,比喻宁可在泥水中自由生活,也不愿受人束缚。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通过其内容和情感,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体悟,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态度。"祸"和"福"指的是不幸和幸福,"茫茫不可期"意味着它们来临的时间和方式无法预料,而"大都早退似先知"则表明诗人选择了提前退出世事,或许是为了避免世间的纷争,也可能是因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这一句中,“当君白首”指的是朋友或亲人的头发变白,到了老年的时候,而“我青山独往”则表明诗人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独自前往远离尘世的青山。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出友情的深厚,也展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与孤寂生活的向往。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在这里,“顾索素琴”和“忆牵黄犬”都是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素琴"象征着艺术和文化,而"黄犬"则是生活中的伴侣。诗人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年纪增长,已经没有了重拾这些往事的闲暇,但内心深处依然难以割舍。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物象来表达诗人的自嘲与无奈。"麒麟"和"龙"都是神话中的祥瑞之兽,而它们被用于制作高级美食,如同"作脯",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应有地位的感慨。而“何似泥中曳尾龟”则是将自己比喻为在泥泞中艰难行进的乌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和自我调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友情、艺术以及个人处境的独特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九江春望

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

身外信缘为活计,眼前随事觅交亲。

炉烟岂异终南色,湓草宁殊渭北春。

此地何妨便终老,譬如元是九江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二月五日花下作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

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

羲和趁日沈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

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人定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入峡次巴东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