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行

骢马晓辞莱子国,北上高冈俯辽碣。

辽碣万里天风寒,山溪二月凌澌结。

空濛极目春无边,春涛汹汹摇春烟。

还从绝岭下长坂,高城忽起沧溟前。

沧溟倒浸红楼影,通衢豁达尘埃静。

已应持节是明时,况复观风得佳境。

天开海阔霜台高,霜台远思何飘飘。

巨鳌戴山真浪语,大方见笑非虚谣。

乾坤俯仰高歌起,有物无名大莫比。

瀛海茫茫未足誇,真是人间一泓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登州行》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描绘了诗人自莱子国出发,北上高冈,俯瞰辽碣之景,沿途所见的壮丽风光与内心感受。

首句“骢马晓辞莱子国”,以“骢马”喻指诗人乘坐的马匹,清晨启程离开莱子国,拉开旅程的序幕。接着,“北上高冈俯辽碣”,描述诗人越过高耸的山冈,向下眺望辽阔的大地,辽碣二字形象地勾勒出北方广袤无垠的景象。

“辽碣万里天风寒,山溪二月凌澌结”,进一步描绘了北国冬末春初的寒冷景象,山溪中冰凌冻结,展现出一幅清冷而壮美的画面。随后,“空濛极目春无边,春涛汹汹摇春烟”,转而描绘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春潮涌动,春烟摇曳,生机勃勃。

“还从绝岭下长坂,高城忽起沧溟前”,诗人继续前行,从陡峭的山岭下坡,眼前突然出现一座高耸的城池,仿佛从大海的尽头升起,给人以震撼之感。

“沧溟倒浸红楼影,通衢豁达尘埃静”,描绘了城池中红楼倒映在海面上的美丽景象,以及宽阔的大道上尘埃散尽,一片宁静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已应持节是明时,况复观风得佳境”,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正处于清明的时代,并且有幸观赏到如此美好的景色,流露出对时代和平、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天开海阔霜台高,霜台远思何飘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思绪飘渺,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与开阔。

“巨鳌戴山真浪语,大方见笑非虚谣”,通过引用传说中的巨鳌背山故事,表达对世间事物的怀疑与反思,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事物的本质而非迷信传说。

“乾坤俯仰高歌起,有物无名大莫比”,诗人感慨于天地间的广阔与深邃,心中涌现出豪迈的歌声,感叹世间万物虽多,却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其伟大。

“瀛海茫茫未足誇,真是人间一泓水”,最后,诗人将广阔的海洋比喻为人间的一泓清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浩瀚。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时代和平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海歌

我生足迹半天下,朅来持节临东夏。

万里沧溟入壮观,洞庭彭蠡足惊诧。

三韩之西日本东,元冥少昊回祝融。

归墟尾闾杳难测,清江碧汉来无穷。

碣石依稀望中小,天台不断连山绕。

烟波明灭散群鸥,云水空青浮众岛。

扶桑渐觉明朝暾,还从海底升金盆。

太阴灭尽清辉发,羲和稳驾波无痕。

有时飓母逞神武,冯夷击鼓百怪舞。

白浪峨峨摧雪山,黑雾茫茫涨天宇。

三山六鳌安在哉,祖龙已去刘郎来。

楼船不复返秦使,云帆更欲寻蓬莱。

雄豪千古俱沦没,唯有潮声尚如昨。

从谁海上论盈消,独倚苍山看寥廓。

形式: 古风

东平行台十五柏

行台台上十五柏,一一皆抱梁栋姿。

自应生长得元气,更当培植需良期。

孔明庙前今在否,才大空闻少陵语。

何如此木生中原,万牛不用可立取。

形式: 古风

送王秀才省兄归京师

海右传闻此亭古,亭中送客豪英聚。

清风入座华筵开,流霞满眼金杯举。

是时霜落天宇高,岱宗南望干云霄。

况复齐川走沧海,三山恍惚连六鳌。

山奇海壮环名邑,落落高怀感今昔。

琬琰难酬北海词,风雨宁如少陵笔。

想当促膝兹亭中,飘飘逸气凌长空。

至今草木生光彩,名将山水传无穷。

皇明文运超唐李,鸣凤高冈鸣不已。

王君之府玉堂仙,清秩仍兼举三礼。

难兄早擢贤良科,内台执法平不颇。

朅来海岱振风纪,王君柰此想思何。

鸿雁联翩暂相接,又是离亭动行色。

萧疏荷芰飐秋波,凌乱桑榆下霜叶。

王君王君我所奇,不须怀古伤分离。

但愿埙篪迭相应,一门清誉流无期。

形式: 古风

琅琊行

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

两台千古两寂寞,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

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

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

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

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