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在黄楼上,想要创作黄楼的诗篇。
忽然收到老朋友的信,里面竟有黄楼的诗词。
黄楼高耸入云,底下竖立着五丈高的旗帜。
以楚山作为城墙,用泗水作为护城河。
我的诗没有华丽的句子,但万千景色都难以超越。
先生的诗才真是奇妙,如雨雹散落,震撼人心。
他的言辞雄浑,融合古今风格,仿佛屈原、宋玉的风范。
南山盛产磬石,光滑如流动的油脂。
用朱红蜡刻画,精细到毫厘之间。
美好的地方不易察觉,但未来定有人能领悟。

注释

黄楼:诗人所在的楼阁。
故人:老朋友。
黄楼词:关于黄楼的诗词。
十丈:形容楼的高度。
五丈旗:巨大的旗帜。
楚山:指代远方的山脉。
泗水:河流名,此处可能象征水源。
杰句:出色的诗句。
雄辞:雄壮的文辞。
屈、宋姿:指屈原和宋玉的才情风格。
磬石:一种坚硬的石头,常用于制作乐器。
朱蜡:红色的蜡料,用于雕刻。
摹刻:雕刻或描绘。
来者:未来能看到这些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楼之上,得友人来书并附黄楼词,触发创作欲望。黄楼高耸,旗帜飘扬,与楚山泗水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图景。诗人自谦无出奇之句,却赞叹友人之辞妙绝,融合古今,屈原、宋玉风姿俱在。

南山磬石滑顺如脂,朱红蜡烛细刻入微,形象鲜明。此景此情,不易为人所识,但诗人相信将来必有知音者赏析其妙。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与高远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顿起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形式: 古风

送孙勉

昔年罢东武,曾过北海县。

白河翻雪浪,黄土如蒸面。

桑麻冠东方,一熟天下贱。

是时累饥馑,尝苦盗贼变。

每怜追胥官,野宿风裂面。

君为淮南秀,文采照金殿。

胡为事奔走,投笔腰羽箭。

更被髯将军,豪篇来督战。

亲程三郡士,玉石不能衒。

欲知君得人,失者亦称善。

君才无不可,要使经百鍊。

吾诗堪咀嚼,聊送别酒咽。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