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项斯所作的《寄卢式》。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于身处异乡、环境恶劣的无奈。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向南眺望,怀念故土,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渴望,也是精神上的向往。
"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亲友保持联系,虽然身体不能相聚,但心灵却能通过文字和梦境相连。这也反映了古代通信不便,人们只能依赖书信和梦境来维系情感纽带。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萧瑟景象,太阳被高岭挡住,天气阴冷,而土著之地(蛮)特有的花朵则在这种环境中开放。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暗示了诗人身处边陲,感受着秋意渐浓。
"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友身体健康的担忧和对其才能的珍视。在当时,“白身”指的是未经任职的士人,“瘴疠”则是指南方湿热之地易生疾病。这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环境适应性的关注,以及对亲友健康和才华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亲友身体健康和才能的关切。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忧虑的诗篇。
不详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
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多因束带热,更忆剃头凉。
苔色侵经架,松阴到簟床。
还应鍊诗句,借卧石池傍。
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
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
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
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
平生醉与吟,谁是见君心。
上国一归去,沧江闲至今。
钟繁秋寺近,峰阔晚涛深。
疏放长如此,何人长得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