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水仙子》由元代诗人张可久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与孤独的世界。
“天边白雁写寒云”,开篇以白雁在寒冷云层中翱翔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辽阔的氛围。白雁与寒云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冷清,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镜里青鸾瘦玉人”,接着以“镜里”二字,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人物的内心世界。青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此处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高洁。然而,“瘦玉人”则透露出女子的消瘦与憔悴,暗示她经历了某种情感的煎熬,形象地描绘了她的孤独与哀愁。
“秋风昨夜愁成阵”,秋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情感的沉重。昨夜的秋风仿佛将愁绪凝聚成一阵阵波涛,涌动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与无奈。
“思君不见君”,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与渴望相见之情。然而,现实却只能面对空虚与寂寞,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缓歌独自开尊”,在这样的夜晚,主人公只能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愁绪,用歌声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然而,即使是在欢歌中,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灯挑尽。酒半醺”,灯光逐渐熄灭,酒已半醉,但情感并未得到真正的释放。这不仅是对物质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心灵深处情感状态的深刻揭示。
“如此黄昏”,结尾以“黄昏”收束全词,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当前情境的总结。黄昏时刻,万物归于寂静,主人公的情感也在这时达到了高潮,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孤独。
整首《水仙子》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与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面临的孤独与忧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