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维道祈雨有应

江乡长夏亢阳骄,太息秋原稻穗焦。

暑气暮收秦地火,雨声秋响浙江潮。

夜斋凉送檐间滴,晓枕清闻竹上飘。

椒醑礼神惭德薄,圣朝当宁四时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江南的夏天漫长而炎热,秋原上的稻谷因高温而焦黄。
傍晚的暑气在秦国的土地上逐渐消退,秋雨的声音像浙江的潮水般在耳边响起。
夜晚的斋室送来屋檐滴水的清凉,清晨的枕边听到竹叶随风飘动的轻响。
以椒酒祭祀神灵,深感自己功德浅薄,庆幸圣明的朝廷能调和四季的节奏。

注释

亢阳:极热的太阳。
太息:叹息。
稻穗焦:稻谷枯黄。
秦地: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指代北方。
檐间滴:屋檐滴水。
晓枕:清晨的枕头。
椒醑:用椒制成的酒,用于祭祀。
惭德薄:感到自己的功德不足。
圣朝:圣明的朝代。
四时调:四季的和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求雨后的生动图景。开篇“江乡长夏亢阳骄,太息秋原稻穗焦”两句,通过对长时间炎热天气和干旱地表的描述,表现了农作物对水分的渴望,以及诗人对此的忧虑。紧接着“暑气暮收秦地火,雨声秋响浙江潮”两句,则转换了情境,热气逐渐消散,夜晚降临时秦地(泛指关中平原地区)的炎热得到缓解,而浙江一带则传来了秋雨的声音,这种对比手法强调了求雨得雨的喜悦。

在“夜斋凉送檐间滴,晓枕清闻竹上飘”两句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夜晚和清晨的雨滴声,以及早晨从竹叶间传来的清脆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椒醑礼神惭德薄,圣朝当宁四时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求雨得雨的感激之情,他用椒醑(一种香料)来祭祀神灵,以示自己的敬意。同时,这也反映出对“圣朝”的信任和依赖,认为在这样一个仁政的时代里,四季更迭都能得到适宜的调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求雨得雨后内心的喜悦与感激,展现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人民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敬以及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和小雨

入夜雨声急,坐愁衾枕单。

春归千里恨,梦断五更寒。

遣兴芳樽满,惊心节物残。

山城近野水,半夜有归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

继圣文明举旧章,儒宫传跸驻胶庠。

地疑阙里弦歌宅,经奏周书隶古行。

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

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见梦

青山将白发,奔走倦埃尘。

与物拙难合,惟君心独亲。

相思成夜梦,得句寄游鳞。

未得亲谈笑,书来莫厌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出山

晓别招提去,春风信马行。

路幽皆竹影,山远尚松声。

岭断晴天阔,川横绿野平。

不因泉石好,安觉利名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