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

继圣文明举旧章,儒宫传跸驻胶庠。

地疑阙里弦歌宅,经奏周书隶古行。

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

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继承圣贤的文明,遵循古老的礼制,儒家学府传递着皇命,在胶州的学校驻留。
这个地方仿佛是孔子故乡阙里的学堂,诵读的经典是《周书》,字体古老而庄重。
派遣子弟去东夷求学,期待西方的宾客前来接受教化。
鲁国诸侯在学宫中依然吟咏歌唱,这样的盛事应当刻在孔子的殿堂之上。

注释

继圣:继承圣贤。
文明:文明。
举旧章:遵循旧有的制度。
儒宫:儒家学府。
传跸:传递皇帝的命令。
胶庠:胶州的学校。
阙里:孔子的故乡。
弦歌宅:学堂。
经:经典。
周书:《周书》。
隶古行:古老的文字。
遣子:派遣子弟。
东夷:东方的夷族地区。
思入学:渴望求学。
受成:接受教化。
西旅:西方的客人。
鲁侯:鲁国的诸侯。
泮:学宫。
歌诵:吟咏歌唱。
刊:刻写。
孔子堂:孔子的殿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诗中融合了儒家文化与教育之美,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推崇。

"继圣文明举旧章"一句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文化的承续与发扬光大之意,"儒宫传跸驻胶庠"则描绘了一种学术交流的盛况,儒家学宫成为知识传播和思想碰撞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地疑阙里弦歌宅,经奏周书隶古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则表现出一种教育理念,即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学习和继承。

最后两句"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中,"鲁侯"指的是历史上的儒家学者,如孔子的弟子或后来的儒学大师,他们在学堂里传授文化知识和道德教化。"盛事须刊孔子堂"则强调了这些伟大的教育活动应当被记录并保存下来,彰显于孔子之堂,以资后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儒家学术的追忆与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推崇,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和见梦

青山将白发,奔走倦埃尘。

与物拙难合,惟君心独亲。

相思成夜梦,得句寄游鳞。

未得亲谈笑,书来莫厌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出山

晓别招提去,春风信马行。

路幽皆竹影,山远尚松声。

岭断晴天阔,川横绿野平。

不因泉石好,安觉利名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北寺

寺倚苍崖古,僧閒昼掩扉。

晓云辞岭去,夕鸟占林归。

悟理观幡动,临风想锡飞。

寄怀玄观外,更觉此生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吕与叔秘书省观兰

千里猗猗谁取将,忽惊颜色照文房。

每怜坠露时施泽,更许光风为汎香。

独秀已先梁苑草,托根宁复楚天霜。

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