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东胶

海上惊闻报晓鸡,人家只在水云西。

小舟横浦潮初落,茅屋压檐鸦乱啼。

县市仅誇南货聚,州城独许北军栖。

平生自是多离恨,一到中原便惨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至东胶》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中以“海上惊闻报晓鸡”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晨的海边,鸡鸣声打破了宁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接着,“人家只在水云西”,一句轻描淡写,却勾勒出一幅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生活画面。

“小舟横浦潮初落,茅屋压檐鸦乱啼。”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水乡的静谧与生机。小舟静静地横卧在潮水退去的河浦上,而远处的茅屋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显得格外宁静。乌鸦的乱啼,虽带有一丝凄凉,却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县市仅誇南货聚,州城独许北军栖。”这两句对比鲜明,通过“南货聚”与“北军栖”的描述,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特点和生活状态。县市以南方特产闻名,而州城则因驻扎的军队而显得与众不同。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最后,“平生自是多离恨,一到中原便惨悽。”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无论是对家乡的思念,还是对人生离合的感慨,都凝聚在这两句之中。尤其是“一到中原便惨悽”,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特殊情感,或许是对历史的追忆,或许是对于未来未知的担忧。

整体而言,《至东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次昌乐

世乱何从托此身,荒城牢落偶相亲。

民情固洽初来日,兵气终悲乍见人。

钜鹿郡连来羽檄,穆陵关近起烽尘。

携家避地头俱白,寇至更堪消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妇艳辞

大妇荡湖船,中妇歌《采莲》。

小妇独娇态,含羞辞未宣。

牵篷掩花面,何处不堪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感怀八首(其五)

时秋救边急,喧呼闻点兵。

荒城接沙漠,群马尽嘶鸣。

荷戟者谁子,赢粮将远征。

借问何所之,天骄窥汉城。

西奔丁零塞,北走单于庭。

穷冬冰雪交,殊方不可行。

骨肉两决绝,悲极哭无声。

怯卒当劲虏,投鱼饫长鲸。

已分沙场死,暴骨无完形。

驱车舍之去,不忍听此声。

圣人御宇内,早使太阶平。

形式: 古风

感怀八首(其七)

在世忽如寄,胡乃劳其生。

浊酒报初熟,颓然醉前荣。

日暮彩云敛,天宇湛虚明。

群动各已息,一鸟忽嘤鸣。

感之欲长叹,酒至还复倾。

陶公殁已久,谁能喻吾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