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府赴选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大国设立天平镜,公正衡量世间心。
众多贤良无奸邪,明镜照见人心深。
君王赞颂南风歌,身着礼服弹奏琴。
国泰民安多才俊,京城聚会显威仪。
山中小草落涧底,深山松树挺高枝。
夫子才华横溢,选拔官员如珠玉。
流水并非郑卫曲,知音相遇在前路。
裁缝剪错绮丽绣,一失手损失千金。
何必吝惜刀尺余,不为贫寒女做衣。
我不是求官者,离别之际只开怀。
空谷难觅骏马踪,贤者岂会常哀吟。
大道不会弃人才,时机到来自会被寻。
你若见那山中官,定然不会沉沦无闻。

鉴赏

此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胸襟和才华。开篇“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将国家比作置于衡镜之中,映照出天地间的真诚与公正,一方面彰显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与考量,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接着“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对贤才们纯洁品质和深沉情感的赞赏。他们如同明镜一般,能够洞察人心,反映出诗人对于正直之士的推崇。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则是对统治者的颂扬,通过南风和琴声,传达了一种文化与艺术的高雅境界,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君主的敬仰和期待。

诗中“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一段,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中的繁华景象,美好的人才云集于京城,彰显出朝廷对于人才荟萃的重视,以及对美好时代的赞颂。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烘托出了诗人胸中的壮丽画卷,也映射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飞扬的情怀。

至于“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则是对杨少府的赞誉,认为其才华横溢,如同掌握了珍宝一般。接下来的“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和友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志同道合之士的寻觅。

然而,“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一句,则引入了一种警醒,即便是在细微处也须谨慎,不可轻率。接着“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又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待人接物之道的理解和同情。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则是诗人的自白,他并非只会弹奏,而是在与朋友告别时,只能以开襟表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末尾“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一句,则是一种对孤独和沉默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贤者的理解。

最后,“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沈”则是对大道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信念。这一段话语既包含了对杨少府前程的祝福,也隐喻着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理的态度。

总体而言,此诗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一幅幅出自名家之手的画卷。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杨燕之东鲁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

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

何事历衡霍,云帆今始还。

君坐稍解颜,为君歌此篇。

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

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

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

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舍弟

吾家白额驹,远别临东道。

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郤昂谪巴中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