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处吟

尧夫自处道如何,满洛阳城都似家。

不德于人焉敢异,至诚从物更无他。

眼前只见罗天爵,头上谁知换岁华。

何止春归与春在,胸中长有四时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尧夫如何自我修养,全洛阳城都如自家。
若对人无恩德,怎敢与众不同,真诚待物,别无他求。
眼前只有天子般的尊贵,却不知岁月在头顶悄然更迭。
何止是春天归来或停留,胸中四季如花常开不败。

注释

尧夫:指陈抟,北宋道士,号希夷先生。
自处:自我修养,自我对待。
洛阳城:古代都城,这里代指世间。
都似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
不德于人:对人没有恩德。
焉敢异:怎么敢与众不同。
至诚:极尽真诚。
从物:顺应万物。
罗天爵:形容极高的地位,如天子般尊贵。
换岁华:指岁月更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自处吟》,表达了诗人邵雍对于个人修养和处世态度的见解。首句“尧夫自处道如何”,以古代贤君尧的自我要求设问,暗示了诗人追求高尚品德和人生准则的决心。接下来的“满洛阳城都似家”描绘出诗人将天下视为一家,展现出其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精神。

“不德于人焉敢异”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表明诗人认为只有具备美德,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没有违背常理的行为。诗人进一步阐述,“至诚从物更无他”,表明他的真诚和顺应自然的态度,认为真诚待人,顺应万物,便是生活的真谛。

“眼前只见罗天爵”一句,意指诗人眼中看到的是天道的公正,而非世俗的爵位高低。“头上谁知换岁华”则表达出诗人淡泊名利,不为岁月流逝所动的超然心境。最后两句“何止春归与春在,胸中长有四时花”,寓意诗人内心如四季花开般丰富多彩,不仅感受到春回大地的美好,更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恒久的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的道德修养观、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智慧和豁达的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自和打乖吟

安乐窝中好打乖,自知元没出人才。

老年多病不服药,少日壮心都已灰。

庭草刬除终未尽,槛花抬举尚难开。

轻风吹动半醺酒,此乐直从天外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自咏

天下更无双,无知无所长。

年颜李文爽,风度贺知章。

静坐多茶饮,闲行或道装。

傍人休用笑,安乐是吾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述二首(其二)

陆海卧龙收爪甲,辽天老鹤戢毛衣。

难攀骐骥日千里,易足鹪鹩巢一枝。

最好朋侪同放适,博高台榭与登跻。

云山胜处追寻遍,似我清闲更有谁。

形式: 七言律诗

自述二首(其一)

何者堪名席上珍,都缘当日得师真。

是知佚我无如老,惟喜放怀长似春。

得志当为天下事,退居聊作水云身。

胸中一点分明处,不负高天不负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