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这首诗表达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深。诗中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息”象征着远行者的旅途没有尽头,心中所挂念的人和事无法放下。“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则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汉水边的悠闲情状,但这种景象对于诗人来说,却是无法企及的渴望。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两句强调了汉江的辽阔和长远,这里的“泳”和“方”都是比喻手法,意味着诗人对汉江另一岸所思念的人或事物无法触及,更无法用常理去理解这种思念之深。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景象和心情。“翘翘”形容草木的茂盛,“错薪”是指杂乱无序的柴草,诗人似乎是在说自己内心的困顿与外界的混沌相呼应。之子(即诗中的我)在归途中,不仅要刈割这些杂乱的柴草,还要秣养好马,以示急切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汉江宽广和长远的反复描述,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状态。这里不仅有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渴望,更有对归途中困顿与混沌的无奈表达。这正是《诗经》中常见的主题:通过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心声。
不详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