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创作的《寒食后微服止门人李瑞奇斋留数日未能归也勒于壁上以志所怀二首》的第一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由与归宿的思考。
“岂有焚身贿,瞻乌靡所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名利、牺牲自我价值换取利益的行为的否定态度。他强调了不应为了物质或权力而放弃内心的道德和尊严,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中某些人行为的批判。
“豹之文自藉,兰以芳而錤。”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豹子的斑纹比作自然赋予的特质,兰花的芳香象征着内在的美好品质。这两句诗赞美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美德,强调了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檀迹天生德,弧车鬼载疑。”这两句诗进一步探讨了品德与命运的关系。檀木的纹理被视为天赐的美德,而弧车(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则可能被鬼神所驾驭,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个人品德在命运中的作用的思考,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敬畏。
“莫须道路死,不及首禾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他提醒人们,不要在追求道路上迷失自我,甚至不惜生命代价,而应珍惜生命,找到真正的归宿。首禾尼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代表了诗人认为的理想之地或精神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选择以及命运与自由的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