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棹苕溪去,千门榆火新。
老来犹是客,病起怯逢春。
儒馆妙人物,吟毫泣鬼神。
平生经济业,勉矣正逢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舟行再用前韵(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一棹苕溪去,千门榆火新。”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乘舟行进于一条静谧的河流之上,周围环境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情景。"一棹"指的是船桨划水的声音,而"苕溪去"则是河流的名字,可能是虚构的,代表着诗人内心对自由漂泊的向往。"千门榆火新"中“榆火”指的是家家的烟火,这里形容了村庄的繁华与生活的热闹。
“老来犹是客,病起怯逢春。”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无定的哀叹,以及对健康和时间流逝的忧虑。"老来犹是客"表明了即便到了晚年,诗人依旧像一个旅客一样四处漂泊,没有稳定的归宿。而“病起怯逢春”则写出了在疾病中挣扎着迎接新的一年的无力感。
“儒馆妙人物,吟毫泣鬼神。”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书籍和文学的深厚情感。"儒馆"指的是藏书的地方,而"妙人物"则可能是指那些在书中留下的不朽灵魂。"吟毫泣鬼神"中的“吟毫”意味着诗人的笔墨生花,"泣鬼神"则形容了他的文辞感人到极点,以至于能让亡灵都为之所动。
“平生经济业,勉矣正逢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经济独立和个人品德的自我肯定。"平生经济业"强调的是诗人一生中努力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依赖他人。而"勉矣正逢辰"则是说诗人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感受和文学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不详
行藏那用卜,皱面不重红。
又作都城别,长怀国士风。
折巾从有道,斗酒对无功。
一梦何时续,南窗笑语中。
住家却学浮家样,横截江湖叠浪中。
漫说三高无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风。
长林蒙雾行平远,层榭攀云语半空。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祇掩关。
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
从多莫剪东南柳,胜绝新增西北山。
客路十年辛苦里,也容一日及公閒。
诗人老去倍伤秋,我亦秋来尚黑头。
世事可怜催晚景,皇天未许减羁愁。
不堪败菊愁彭泽,又见寒云饯蓐收。
旋解鹴裘沽一醉,纷纷谈话任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