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其十八)

八月商尊飞有声,巨福来群鸟不惊。

怀抱一鸡来赴会,手把龙蛇在两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先,“八月商尊飞有声”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商尊”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时间(农历八月),还暗示了某种神秘或预言的氛围。商尊,古代的一种酒器,此处可能象征着丰收或庆典,而“飞有声”则赋予了这一景象以动态感和音响效果,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

接着,“巨福来群鸟不惊”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意境。巨福,可以理解为巨大的福祉或好运,这里的“来”字,不仅指自然现象,也暗含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预兆。群鸟不惊,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对这一事件的平静反应,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怀抱一鸡来赴会”,这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人物行为,通过“怀抱一鸡”的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某种特定的仪式或庆典。鸡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因此,这一行为可能象征着参与者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最后,“手把龙蛇在两楹”一句,通过“龙蛇”这一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权力、吉祥和变化,而蛇则可能象征着智慧、隐秘或重生。两楹,即柱子,这里可能是指庆典场所的两侧,这一细节强化了仪式的庄重性和神圣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细节,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和谐氛围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5)

菩提达摩(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谶(其十九)

寄公席帽权时脱,蚊子之虫惭小形。

东海象归披右服,二处蒙恩总不轻。

形式: 古风

谶(其二十)

日月并行君不动,即无冠子上山行。

更惠一峰添翠岫,玉教人识始知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谶(其二十一)

高峰逢人又脱衣,小蛇虽毒不能为。

可中井底看天近,小小沙弥善大机。

形式: 古风

谶(其二十二)

大浪虽高不足知,百年凡木长干枝。

一鸟南飞却归北,二人东往却还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