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细雨春冈滑,无因驻马蹄。

裘单怀后侣,风急过前溪。

近寺闻鱼鼓,穿林听竹鸡。

田家舂正急,炊饭待锄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细雨润湿春日山岗,无法停留马蹄轻踏。
身着单衣的旅伴身后,风声急促掠过前方溪流。
临近寺庙听到鱼鼓声,穿越树林听见竹鸡鸣叫。
农夫们正忙于舂米,炊烟升起等待锄头和犁耙的到来。

注释

细雨:形容小而密的雨。
春冈:春天的山岗。
驻:停留。
马蹄:马的蹄子。
裘单:穿着皮衣或毛皮外套。
后侣:后面的同伴。
风急:风势猛烈。
急:忙碌。
过:经过。
近寺:靠近寺庙。
鱼鼓:寺庙中敲击的鱼形木鱼,用于僧人念经。
竹鸡:竹林中的鸟叫声,可能是斑鸠等鸟类。
田家:农家。
舂:用杵捣米。
炊饭:做饭。
待:等待。
锄犁:农具,锄头和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八首,描绘了春天山野间的情景和农耕生活的画面。首句“细雨春冈滑”,细腻地写出春雨绵绵,山岗湿滑,难以驻足的情境。接着,“无因驻马蹄”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却因路况所限无法停留。

“裘单怀后侣”一句,通过写诗人的穿着——身着轻薄的皮衣,暗示天气转凉,也流露出与同伴同行的温暖。在“风急过前溪”中,诗人通过描绘疾风吹过溪水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近寺闻鱼鼓”和“穿林听竹鸡”两句,以动衬静,远处寺庙的鱼鼓声和近处竹林中的鸟鸣,增添了宁静而生机勃勃的乡村气息。最后,“田家舂正急,炊饭待锄犁”描绘出农夫们忙碌的劳动场景,一派春耕时节的繁忙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田园风光,以及农耕生活的真实画面,富有生活气息和季节感,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项籍路由此,力豪闻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

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

却思诸父老,相见亦何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每见昭亭壁,高璩笔墨存。

丹青虚格里,云雾碧纱痕。

鸟屎常愁污,虫丝几为扪。

贵来曾改观,世故有谁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四)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