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

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的一段,与送别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惆怅情绪有关。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光不肯留住的无奈,以及面对生命旅程中的不断前行与无法避免的时光流逝所感到的忧伤。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描绘出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诗人通过问春风明朝是否会留下,表达了对春天不肯久留的感慨。"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则是诗人在江边送别春光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中的花瓣随波逐流,不知其数,隐喻着春天的美好与无常。接着"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直白地表达了人生的旅途感和对生命不可逆转的事实的认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人生不断向前的主题。"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则是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毅与勇气,但到了"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这句话,却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宿命感。

最后"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表达了诗人在感慨中找到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春天的依恋之情,如同与亲人告别一般难以割舍。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的送别,抒写了诗人对生命流逝、人生无常以及面对不可避免命运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春归

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

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

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

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

莫惆怅,送春人。

冗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

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

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还相见。

形式: 古风

适意二首(其一)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

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

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适意二首(其二)

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

中年忝班列,备见朝廷事。

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

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

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

形式: 古风

郡中西园

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

深树足佳禽,旦暮鸣不已。

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

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

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

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

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

始悟諠静缘,何尝系远迩。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