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意二首(其一)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

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

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十年间四处漂泊,常常饱受饥饿寒冷的困扰。
做了三年的谏官,却大多时间无所作为,心中满是愧疚。
有酒也无暇喝,有山也无法游玩。
难道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被束缚无法自由。
一旦回到渭水之畔,生活就像那无人驾驭的小船。
把心放在世事之外,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
整日只吃蔬菜,整年只穿布衣。
天气冷时更加慵懒,几天才梳一次头。
早晨睡到自然醒,晚上喝醉就罢休。
人的心境不过求个舒适,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

十年:指很长一段时间。
旅客:漂泊在外的人。
谏官:古代负责向君主提建议的官员。
尸素羞:形容空有职位而无所作为,感到惭愧。
暇:空闲。
得:能够。
拘牵:被束缚,不能自由行动。
渭上:渭水边,代指故乡或归隐之地。
不系舟:没有系缆绳的船,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蔬食:以蔬菜为主的食物。
布裘:粗布衣服。
弥:更加。
懒放:慵懒,放松。
朝睡足:早晨睡到足够的时间。
夜酌:夜晚饮酒。
适:舒适, 满意。
适外:除内心舒适之外的其他追求。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简单生活的诗句。诗中的“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描绘了诗人长期漂泊异乡、经历饥饿和寒冷的艰辛生活;“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则透露了诗人在担任谏官期间,虽然有机会直言时弊,但仍旧感到许多不满和遗憾。接下来的“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尽情享受的无奈。

然而,当诗人归隐到渭水之上,生活变得悠然自得,“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他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不再为世间的喜怒哀乐所动。诗中的“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等句子,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简朴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和“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两句,更是深化了主题,即人们的心灵追求应该止步于适度,不必过分贪求。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适意二首(其二)

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

中年忝班列,备见朝廷事。

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

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

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

形式: 古风

郡中西园

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

深树足佳禽,旦暮鸣不已。

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

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

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

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

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

始悟諠静缘,何尝系远迩。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郡中即事

漫漫潮初平,熙熙春日至。

空阔远江山,晴明好天气。

外有适意物,中无系心事。

数篇对竹吟,一杯望云醉。

行携杖扶力,卧读书取睡。

久养病形骸,深谙闲气味。

遥思九城陌,扰扰趋名利。

今朝是双日,朝谒多轩骑。

宠者防悔尤,权者怀忧畏。

为报高车盖,恐非真富贵。

形式: 古风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

尘忝亲近地,孤负圣明恩。

一旦奉优诏,万里牧远人。

可怜岛夷帅,自称为使君。

身骑牂牁马,口食涂江鳞。

闇澹绯衫故,斓斑白发新。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

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

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

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

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

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