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归越

露激风抟岸草秋,揽衣何处上兰舟。

无方始是知方者,莫效支师泥沃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露水打湿了秋风中的岸边草丛,我该去哪里登上兰舟呢?
没有固定的方向,才懂得方向的价值,不要学支师那样固执地留在沃洲岛上。

注释

露激:露水打湿。
风抟:风吹动。
岸草:岸边的草丛。
兰舟:古代有装饰华美的小船,常指代游船或恋人乘坐的船。
无方:没有固定的方向。
知方者:懂得方向的人。
莫效:不要效仿。
支师: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以隐居著称。
沃洲:沃洲岛,传说中支遁隐居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季清晨的景象,露水打湿了岸边的草丛,诗人独自一人在思索,不知何处可以乘船前往。"露激风抟岸草秋"一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清晨的清凉与寂静,以及自然景色的凄清之美。

"揽衣何处上兰舟",诗人动作轻柔地整理衣物,却陷入迷茫,不知如何启程,暗示了内心的犹豫或困境。"无方始是知方者",诗人以哲理性的语言表达,指出只有在迷失中才能真正认识方向,这可能是在反思人生道路,或是对修行者的自我警醒。

最后,"莫效支师泥沃洲",诗人劝诫不要效仿某位名叫支师的人物(可能是历史上某个陷入困境或执着于某一境地的僧人),暗示要避免沉溺或执着,保持清醒和灵活。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特色。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僧游台雁

音旨双消不可闻,捲衣南去与谁论。

龙湫水涩石桥滑,得路应敲尊者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归车二首(其二)

得挽归车载老亲,还乡未到巳欢欣。

清箫送月山中夜,绿酒看花野外春。

形式: 七言绝句

碧照轩

剪木依山巧凿池,已知写影到人稀。

一奁寒玉坐来久,但见双双白鸟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端书记赴云城辟命

不游文苑入祇园,刍草风香春正妍。

要识根茎来处远,葛仙丹井冷云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