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其一)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翻译

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夕阳在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

注释

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乱蝉嘶:一作“乱蝉栖”。
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归云:飘逝的云彩。
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前期:以前的期约。
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狎兴:游乐的兴致。
狎:亲昵而轻佻。
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长安古道上的秋日景象,诗人骑着马缓缓前行,高高的柳树间蝉鸣嘈杂。夕阳西下,远处的岛屿和广阔的原野上吹过秋风,视野所及之处天边低垂,显得辽阔而寂寥。诗人回首过去,归期渺茫,曾经的约定已无处寻觅。

"归云一去无踪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未来的迷茫,而"何处是前期"则流露出对旧日欢乐时光的追忆。如今诗人的心情变得疏远和落寞,与昔日与朋友共饮作乐的少年时光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词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从青春年少到中年的转变,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少年游(其二)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引驾行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形式: 词牌: 引驾行

引驾行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愁睹。

泛画鹢翩翩,灵鼍隐隐下前浦。

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几许。

秦楼永昼,谢阁连宵奇遇。

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琲,尽成轻负。南顾。

念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在何处。

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

形式: 词牌: 引驾行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形式: 词牌: 忆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