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遥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翻译

冲和之气出自哪朝代,有人说它游历过东海。
三次命运让他进金殿,只一句话就获赐银青官衔。
他自己说精通各种法术,常常能与神灵沟通。
皇帝亲自向他请教,后宫嫔妃都不敢妄听。
过去只能仰望星空,如今得以亲眼见到他的形象。
他头戴鹖鸟形状的冠冕,手中摇动着白鹤的羽毛。
他整日畅饮醇酒,既不醉也不醒。
他常常怀念鸡鸣山,诵读西方升天的经文。
抚摸背部想起离别,仍然走出屋外。
不要看他现在这样,他曾是天上的客星。

注释

冲和:指和谐安宁的气息。
东溟:古代对东海的称呼。
三命:指命运多舛。
金殿:皇宫的殿堂。
银青:古代官员的官职。
多方术:多种神秘的技艺或法术。
万乘:古代称帝王。
六宫:后宫的总称。
霄汉:天空。
鹖鸟冠:古代的一种特殊冠冕。
白鹤翎:白鹤的羽毛,象征高洁。
醇酒:优质烈酒。
鸡鸣山:传说中的仙山。
西升经:可能指道教的升仙经书。
拊背:用手抚摩背部,表示怀念。
客星: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代表人世间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形象和其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开篇即以“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设定了仙界般的氛围,接着通过“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表现了他与神灵交流的非凡能力和尊贵的地位。

诗中,“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进一步强调了道士的法力高超,而“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则展示了他的知识和智慧被皇室所重视,但却不为世俗所理解。接下来的“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可能是在描绘他曾经的仙游以及现实中的形貌变化。

通过“头戴鹖鸟冠,手遥白鹤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到道士不凡的装扮,以及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而“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则表明了他对世俗之物的超脱,既享受着美酒,却也保持着清醒。

诗的后半段“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显示了道士对于特定山川的怀念以及其修行的专注。紧接着,“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则是他对过往离别之情的回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淡泊。

最后,“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道士此番形象的赞叹,以及对其曾经作为行者所展现出的超凡脱俗的景况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永恒的主题。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遇崔二有别

大国多任士,明时遗此人。

颐颔尚丰盈,毛骨未合迍。

逸足望千里,商歌悲四邻。

谁谓多才富,却令家道贫。

秋风吹别马,携手更伤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鲁西至东平

沙岸拍不定,石桥水横流。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