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其四)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

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

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家族声名显赫超过并州和凉州,也能在锦瑟旁低声吟唱。
在湖中划水捕鱼,激起层层波浪,举杯看剑,豪情四溢。
离别后人们常常怀念你的风采,你的才华回归后更加出众。
无需再执着于贫困的事业,你的风雅和才华就留给湘江吧。

注释

家声:家族的名声。
赫奕:显赫。
盖并、凉:超过并州和凉州。
微吟:低声吟唱。
锦瑟:装饰华丽的瑟。
擘水:划水。
取鱼:捕鱼。
湖起浪:激起波浪。
引杯:举杯。
看剑:欣赏剑。
风流:风采风度。
别后:离别之后。
人人忆:人们常常怀念。
才器:才华。
种种长:更加出众。
更贪:再执着。
穷事业:贫困的事业。
分付:给予。
沉湘:湘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豪放与才情。诗人通过描绘家庭声势的壮丽、悠扬的琴瑟之声、湖面取鱼的生动场景以及对酒杯中倒映出的剑光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家声赫奕盖并凉"一句,通过"赫奕"二字,强调了家庭声望的显赫和悠久。"也解微吟锦瑟傍"则透露出一种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其中"锦瑟"象征着高贵和艺术的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则是对自然景观与个人行为的描写。"擘水取鱼"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而"引杯看剑坐生光"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自我陶醉的情怀。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风流"二字常用于形容文人的风度,这里则强调了一种深远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则是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个人才情的珍视和传承。"不用更贪"表明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而"风骚分付与沉湘"则象征着将自己的才情和精神财富传递给后世。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苏轼超脱俗世、崇尚自然、珍视友情以及对个人才情的自信与传承。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高洁脱俗的人生态度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形式: 古风

小儿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形式: 古风

寄刘孝叔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形式: 古风

孔长源挽词二首(其一)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

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

耆旧如今几人在,为君无憾为时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