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孩子不懂忧愁,起身拉扯我的衣服。
我想责怪小孩子,但老伴劝我说孩子天真无知。
孩子的天真比我还过分,不开心又为何要忧虑呢。
我坐下感到惭愧,因为刚才的话,于是洗净酒杯摆在眼前。
这远远超过刘伶的妻子只为酒钱而烦恼,我饮酒并非小事。

注释

愁:忧愁、烦恼。
嗔:责怪、生气。
痴:天真、无知。
愧:惭愧、内疚。
刘伶妇:刘伶的妻子,典故中以好酒闻名。
区区:微不足道、小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展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以及他们对父母的依赖与亲昵。紧接着“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一句,则展示了家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诗人在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时,用“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来表露对生活烦恼的无奈与豁达。这种豁达并非淡漠,而是通过深刻体验后所得出的生活智慧。

接下来的“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家中安静写作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自责之情。最后两句“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通过对比历史上知名的豪爽人物刘伶和自己的拘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和自我调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家庭温暖、个性豁达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寄刘孝叔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形式: 古风

孔长源挽词二首(其一)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

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

耆旧如今几人在,为君无憾为时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孔长源挽词二首(其二)

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

潮声半夜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

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巳辰年。

佳城一闭无穷事,南望题诗泪洒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吕穆仲寺丞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