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赐题尧辅斋壁

书林老仙头欲斑,近日卜居吴楚间。

麻姑世界尽赢得,羲皇兴味先追还。

川流切对夏无暑,山月出来门未关。

笑杀区区躁求者,不因贫病不曾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书林中的老神仙头发已显斑白,最近选择在吴楚地区定居。
麻姑仙境的一切都已被他赢得,他对伏羲时代的兴趣也抢先追寻回来。
河流潺潺,夏日却感受不到炎热,山间的月亮升起时,门户还未关闭。
真可笑那些急躁追求名利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贫穷疾病,他们从不会懂得悠闲。

注释

书林:指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老仙头欲斑:形容老者的白发。
卜居:选择居住地。
吴楚间: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麻姑世界:传说中的仙境,比喻理想或超然之地。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伏羲。
兴味:兴趣爱好。
川流切对:形容流水声清凉宜人。
夏无暑:夏天没有暑热。
区区:形容人微不足道。
躁求者:急于追求名利的人。
贫病:贫穷和疾病。
不曾閒:从未有过闲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居住在吴楚之间,他的生活态度仿佛麻姑一般,已经达到了一个精神世界的境界。羲皇,被认为是古代圣人,其兴趣和品味被提前体验,这里象征着对高洁境界的向往。诗中还写到夏日的川流清凉,山月初升,大门未关闭,给人以宁静与舒适之感。

“笑杀区区躁求者”,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急功近利、追求物质的人生态度的蔑视。最后,“不因贫病不曾閒”则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疾病时,仍旧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心态,从未有过闲散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高洁生活态度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和陈屯田送知县徐殿丞次韵

近年双阙暂鸣珂,出宰南城户数多。

古道存心公道显,恶人钳口善人歌。

登高赋处英辞在,垂橐归时旧物鈋。

当比瑞金嚚讼后,要移风俗拟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季夏雨中宛有秋色四望之际百感生焉因题于纸

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

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宜春台

谪官谁住小蓬莱,唯有宜春有古台。

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

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

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往山舍道中作

截竹成舆不用轮,东行尽日稳宜身。

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

下户半曾差作役,朽株多已祀为神。

生涯一撮诚何有,且免庸儿共拜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