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刑部游仙都观

寻幽西去路非赊,回首红尘事可嗟。

不待鸾骖并鹤驾,便分人世与仙家。

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

还似武夷高会日,骨凡犹幸醉流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和王刑部游仙都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仙界之美好奇心切,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寻幽西去路非赊,回首红尘事可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于过往尘世生活的感慨。"寻幽"一词常用以形容追求隐逸或超凡脱俗之境界,而"西去"则暗指仙境所在,通常与道教的仙山相联系。"回首红尘事可嗟"则是诗人站在即将迈入仙境的边缘,对过往世俗生活产生了感慨。

"不待鸾骖并鹤驾,便分人世与仙家。"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急不可耐地想要摆脱凡尘、达成仙界的心情。"鸾骖"和"鹤驾"都是古代传说中神仙乘坐的瑞兽或法宝,这里用以比喻诗人渴望迅速达到仙境。

"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 这两句则是对仙都观内景色的描绘,"几函道藏金壶墨"可能指的是收藏在精巧的金壶中的珍贵墨汁,而"一片秋容玉井花"则形象地表现了仙都之美,如同秋日中静谧而清新的景色。

"还似武夷高会日,骨凡犹幸醉流霞。" 这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在武夷山的聚会,那时他们饮酒作乐,仿佛能醉生梦入仙境。"骨凡"一词常用以形容人的本性,这里可能暗示着即使是普通之躯,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描绘,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凡俗的心境。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和君赐题尧辅斋壁

书林老仙头欲斑,近日卜居吴楚间。

麻姑世界尽赢得,羲皇兴味先追还。

川流切对夏无暑,山月出来门未关。

笑杀区区躁求者,不因贫病不曾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陈屯田送知县徐殿丞次韵

近年双阙暂鸣珂,出宰南城户数多。

古道存心公道显,恶人钳口善人歌。

登高赋处英辞在,垂橐归时旧物鈋。

当比瑞金嚚讼后,要移风俗拟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季夏雨中宛有秋色四望之际百感生焉因题于纸

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

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宜春台

谪官谁住小蓬莱,唯有宜春有古台。

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

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

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