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

小亭徙倚,慢一步、立秋千影。

渐夕照林梢,晚风池上,缉缉轻寒嫩冷。

又是将他春僝僽,酿一种、花愁花病。

空客鬓岁迁,征衫人老,倚楼看镜。还省。

故园多少,紫殷红凝。

窗外晓莺啼,抚墙金缕,烟柳慵眠乍醒。

挑菜踏青,趁蜂随蝶,长负清明时景。

凝伫久,蓦听棋边落子,一声声静。

形式: 词牌: 二郎神

翻译

我在小亭中徘徊,慢慢移动,感受秋千投下的光影。
夕阳渐渐洒满林梢,池面上吹来晚风,带着微微的寒意和清新。
春天的折磨又重现,酿成了花朵的哀愁与病态。
岁月无情,我鬓发已白,穿着远行的衣服,倚着楼台对镜自怜。
回想起故乡,那里的花朵鲜艳如昔。
窗外晨莺鸣叫,金线般的阳光穿过柳絮,唤醒了慵懒的春天。
本想趁着清明时节去采菜赏花,却总是错过。
长久站立,忽然听到棋盘边落子的声音,一声声寂静无声。

注释

徙倚:徘徊,闲步。
立秋千影:秋千的影子。
夕照:傍晚的阳光。
缉缉:形容轻微的声音。
僝僽:折磨,这里指春天的风雨。
客鬓:旅人的鬓发,指自己。
挑菜踏青:清明节的习俗,采摘蔬菜,郊游赏春。
蓦听:突然听到。
棋边落子:下棋时落子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田园风光图。开篇“小亭徙倚,慢一步、立秋千影”写出了诗人在一个小亭里徘徊,步履缓慢,感受着初秋的凉意和万象更新之景。接着“渐夕照林梢,晚风池上,缉缉轻寒嫩冷”描绘了傍晚时分,阳光透过树梢,晚风拂过池塘,带来了初秋的微凉。

诗人随后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花草的关切,“又是将他春僝僽,酿一种、花愁花病”。这里“僝僽”指的是春意渐消,而“花愁花病”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花开花落的哀伤。

下片“空客鬓岁迁,征衫人老,倚楼看镜”写出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在空寂的客舍里回想往事,穿着旧衣服,站在楼上凝视着镜中的自己,深感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还省。故园多少,紫殷红凝”则是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这里的“紫殷红凝”指的是故园中花开满径,色彩浓郁,但却也带着一丝哀愁。

最后,“窗外晓莺啼,抚墙金缕,烟柳慵眠乍醒。挑菜踏青,趁蜂随蝶,长负清明时景”描述了诗人在窗前听到了燕子的鸣叫声,触摸着墙上的藤蔓,沉浸在昏睡和梦境之间的状态中。而“挑菜踏青,趁蜂随蝶”则是对农村生活的一种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秋意浓郁、情感复杂的田园风光画卷。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赓叶编修俾寿之词

向鄞江、面熟是薰风,吹燕麦凫葵。

赖君王洪福,河清海晏,物阜人熙。

想见搴帷使者,随处采声诗。

羡高禽矰弋,离贴天飞。

飞到苍云深处,便敛收毛羽,望暮林归。

可以人不若,刬地挂征衣。

且招呼、曲生为友,对槐阴、时唱两三卮。

今宵好,如钩佳月,放出光辉。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其一)和魏鹤山韵

任渠侬、造物自儿嬉。安能止吾归。

有秋来竹径,春时花坞,夏里荷漪。

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点检人间今古,问谁为赢局,底是输棋。

谩区区成败,蚁阵与蜗围。

便掀天卷地勋业,怕山中、拍手笑希夷。

如何是,一尊相属,万事休知。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其二)寿吴叔永文昌、季永侍郎

记高冈、两凤揽朝晖,翩翻万里来。

向槐厅深处,松厅紧里,却立徘徊。

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

聊为玄晖老,共拂尘埃。

我亦归来岩壑,正不妨散诞,笑口频开。

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

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圈栽。

今宵酒,只消鲸吸,不要论杯。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卜算子(其二)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