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夜见点苍山云绵互如练与月色相丽数十里不断光景奇绝

好山既殊绝,复此山月升。

月高已到地,举头见崚嶒。

白云展素练,如雪还如缯。

其气欲碍月,究竟力不胜。

谓山得静体,清竫无摧崩。

谓云了无物,生灭时相仍。

可灭自不灭,静者动所凭。

相忘更相待,璧月悬宵镫。

夜定万窍寂,所见得未曾。

欲发广长舌,妙理吾何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铭道的《四月十五夜见点苍山云绵互如练与月色相丽数十里不断光景奇绝》描绘了一幅月夜山景的画卷。诗人首先赞叹山势的特殊和月升的美景,月光高照,映衬出山岭峻峭的轮廓。接着,他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云彩如洁白的素练或丝绸,与月光交织,仿佛欲遮挡月色,但最终还是被月光压倒。他进一步阐述,山的静谧与云的虚无,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动态中显现出静态的力量。

诗人认为,山的静止是动态平衡的结果,而云的消长则是静止中的变化。在这样的夜晚,月亮如同悬挂在空中的明灯,照亮了寂静的山谷。万籁俱寂中,诗人得以领略到从未有过的景象,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奇妙景象的深深感慨,表示自己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这种广博深邃的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5)

吴铭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净慈寺

寺门见南山,入寺复了了。

爱此尘外栖,可息尘中扰。

烟云护钟磬,何以答窈窕。

幽谷泉味殊,接筒香积绕。

落叶不到地,风吹过林杪。

前峰卧夕阳,西望若初晓。

兹境故清绝,人犹存见少。

苍岩竦高处,倚槛放远眺。

湖光近拍檐,霜冷尚瀰渺。

低徊不能去,吾将逃物表。

形式: 古风

游岘山

前年渡汉水,已堕岘山泪。

今年登峿台,独倚洼樽醉。

复此吴兴游,忽动楚泽思。

自从有此山,游饮谁不至。

遐哉贤达流,望古仅一二。

抱此山水衷,慷慨发长喟。

嗜好既殊俗,悲伤匪无意。

遥遥千载人,唾地到吾辈。

岭云颇欲雪,野梅疏更细。

渌水碧摇天,磐陀小可憩。

当为十日谋,有酒身无事。

形式: 古风

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其一)

耆旧已辽落,床前拜德公。

人余柱下史,身是鲁灵宫。

杞宋文何在,齐梁运易终。

吾犹及型典,信见剖鸿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其二)

蜡屐无论两,杖头宁计钱。

游经岳有五,笔断载逾千。

细数东林事,潜伤南渡年。

寻常言笑处,忍泪不教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