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玉方在璞,隐隐含辉光。
不有卞和子,忽焉终韫藏。
物情有感遇,世岂无明良。
胡为抱之泣,徒尔重自伤。
李君温如玉,独负圭璧章。
我乃他山石,磨琢以相望。
进思正斋居,君已谢奉常。
局促笼中鸟,插翅慕云翔。
金华为益高,浙水为益长。
玉尔明德躯,慰我金石肠。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澧州吾旧契,于子为姻㜕。
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
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
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
静坤为屡震,乾玑失常旋。
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
死者未掩骼,生者留孤孱。
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
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
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
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
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
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
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
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
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