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门穿瀑布,尘世岂能通。
曾有游山客,来逢采药翁。
异花寻复失,幽径蹑还穷。
拟作经宵计,风雷立满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山客在深山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尘世隔绝的向往。"洞门穿瀑布,尘世岂能通"一句,通过描述山中瀑布飞流、与尘世隔绝的情景,表达诗人想要逃离红尘、寻求心灵寄托之所的愿望。
"曾有游山客,来逢采药翁"这两句,介绍了诗人在山中遇见一位采药翁,可能是隐士或高僧,他们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曾有”表明这是诗人过去的经历,而非当前正在发生的事。
"异花寻复失,幽径蹑还穷"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寻找奇花异草的乐趣,但最终发现它们难以捕捉,反映出自然界的奥秘和诗人的探索心态。"幽径"指的是深山中的小路,而“蹑还穷”则形容道路曲折且又回到原处,表达了寻找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迷惘与无常。
最后,“拟作经宵计,风雷立满空”一句,则是诗人在夜晚时分,坐在山中洞穴里,听到外面风雷交加的声音,似乎是在暗示自然界的力量远超乎人类的理解和掌控。"拟作"意味着诗人想要将这份经历转化为艺术创作,而"风雷立满空"则是对自然之力的直接描绘。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山中游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
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
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灞陵桥外驻征辕,此一分飞十六年。
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可忘自初相识地,秋风明月客鄜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