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山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

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

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

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

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

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

黄冠两三人,淡然亦忘形。

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

瘦筇閒指点,老瓦同注倾。

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

或可联石鼎,未必让弥明。

重阳无十日,黄菊渐向荣。

佳哉此天气,一笑未易营。

但愿脚力健,年年此寻盟。

形式: 古风

翻译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
遥望此州景,山灵奇胜名。
悬崖挂瀑布,如高楼倾泻。
高大松树多,千年茯苓藏。
险峻鸟道窄,直上青云旁。
仙踪虽难觅,探幽心常在。
秋高八月后,选胜来游赏。
数位道士闲,超脱形骸忘。
烟霞入座席,清风拂门窗。
竹杖轻点处,瓦当共倾听。
非换鹅之才,不敢书黄庭。
或许能煮茶,不输古人茗。
重阳不足十日,菊花渐盛开。
天气真宜人,欢笑不易求。
只愿身健朗,年年此地游。

注释

伯子:古代对学者的尊称。
灵谷:传说中的灵异山谷。
奇胜:奇异的美景。
悬崖:陡峭的山崖。
青冥:天空。
黄冠:道士的头巾,代指道士。
瘦筇:细长的竹杖。
换鹅手:书法高手,典故源自王献之换鹅。
石鼎:古时煮茶的器具。
弥明:古代著名书法家。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曾季狸的《灵谷山》描绘了灵谷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游历感受。首句“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表达了对灵谷山久仰之名的由来。接下来,“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展现了山的灵秀与州境的壮观。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运用比喻,生动描绘了瀑布从悬崖直泻而下的景象,气势非凡。“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则描绘了高大苍松和古老的茯苓,增添了山的神秘与历史感。诗人“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描述了山路险峻,仿佛能直上青天。

“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表达了对仙踪传说的好奇与向往,即使难以寻觅,也难掩探访幽境的热情。“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点明了游览的时间,秋高气爽,诗人与几位道士一同前来,心境淡泊。

“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写出了自然美景融入日常生活,清风明月皆为佳客。“瘦筇閒指点,老瓦同注倾”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与友人品茗交谈的闲适场景。最后,诗人以“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自谦,表示自己并非书法大家,但仍希望能在山水间找到乐趣,每年都能重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谷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浓厚的山水情怀。

收录诗词(38)

曾季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汉石

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形式: 古风

鸣玉泉

何人邀我来,白昼朝钧天。

千官正杂沓,佩有苍玉悬。

冲牙互击触,远韵声泠然。

律吕相应和,宫徵更相宣。

应笑居鄛人,玉斗空碎捐。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秦女行

妾家家世居淮海,郎罢声名传海内。

自从贬死古藤州,门户凋零三十载。

可怜生长深闺里,耳濡目染知文字。

亦尝强学谢娘诗,未敢女子称博士。

年长以来逢世乱,黄头鲜卑来入汉。

妾身亦复堕兵间,往事不堪回首看。

飘然一身逐胡儿,被驱不异犬与鸡。

奔驰万里向沙漠,天长地久无还期。

北风萧萧易水寒,雪花席地经燕山。

千杯虏酒安能醉,一曲琵琶不忍弹。

吞声饮恨从谁诉,偶然信口题诗句。

眼前有路可还乡,马上无人容我去。

诗成吟罢只茫然,岂意汉地能流传。

当时情绪亦可想,至今闻者犹悲酸。

忆昔中郎有女子,亦陷虏中垂一纪。

暮年不料逢阿瞒,厚币赎之归故里。

惜哉此女不得如,终竟老死留穹庐。

空馀诗话传悽恻,不减胡笳十八拍。

形式: 古风

积翠楼(其二)

少日便怀丘壑情,看山看水饱曾经。

如今积翠楼头望,看尽江南未了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