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石

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听说有一位伟大的幻化师,展示各种巧妙的方法。
即使在土石之中,他的神力也无所不在。
你看这翠绿的琅玕,竟然有罗汉的面容。
他亲切地施礼,形态特征清晰可见。
初次看到的是独特的头部形象,接着是双脚显现。
僧人的袍子像轻薄的丝绸,随风飘动,旋转不止。
难道这不是方广尊者的身影,落在了这片石片上吗?
经过千年的磨砺,依然坚韧如百炼之金。
我特来瞻仰,对这样的景象赞叹不已。
长久地抚摸和欣赏,离去时反而依依不舍。
叮嘱要好好保护,因为尊者的变化都是神奇的。
将来在寂静的夜晚,神光会照耀金碧辉煌的大殿。

注释

大幻师:指具有神通变化的高人。
种种:各种各样的。
神力:超自然的力量。
翠琅:绿色的宝石或玉石。
罗汉面:罗汉的形象特征。
僧袍:僧人的长袍。
千年磨不尽:历经漫长岁月仍保持原样。
赞叹:表示极度的赞赏。
摩挲:用手抚摩。
神变:神奇的变化。
清夜阑:深夜时分。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曾季狸的《罗汉石》描绘了一块神奇的石头,据传是大幻师以神力所化,具有罗汉的形象。诗人首先惊叹于石头中蕴含的佛法智慧,即使在寻常土石之中,其神力也无所不在。接着,他细致地描述了石头的细节,如罗汉的面部特征清晰可见,僧袍轻薄如绡,随风飘动,仿佛方广尊者的身影投影其上。石头经过千年的磨砺,依然坚韧如金,令人赞叹。

诗人对这块石头充满敬畏和敬仰,长时间地摩挲欣赏,甚至在离开时都依依不舍。他叮嘱要妥善保护,因为这尊者似乎随时可能显现出神变。最后,他想象在清夜之时,神光将照耀整个金殿,增添了神秘而神圣的气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崇敬。

收录诗词(38)

曾季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鸣玉泉

何人邀我来,白昼朝钧天。

千官正杂沓,佩有苍玉悬。

冲牙互击触,远韵声泠然。

律吕相应和,宫徵更相宣。

应笑居鄛人,玉斗空碎捐。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秦女行

妾家家世居淮海,郎罢声名传海内。

自从贬死古藤州,门户凋零三十载。

可怜生长深闺里,耳濡目染知文字。

亦尝强学谢娘诗,未敢女子称博士。

年长以来逢世乱,黄头鲜卑来入汉。

妾身亦复堕兵间,往事不堪回首看。

飘然一身逐胡儿,被驱不异犬与鸡。

奔驰万里向沙漠,天长地久无还期。

北风萧萧易水寒,雪花席地经燕山。

千杯虏酒安能醉,一曲琵琶不忍弹。

吞声饮恨从谁诉,偶然信口题诗句。

眼前有路可还乡,马上无人容我去。

诗成吟罢只茫然,岂意汉地能流传。

当时情绪亦可想,至今闻者犹悲酸。

忆昔中郎有女子,亦陷虏中垂一纪。

暮年不料逢阿瞒,厚币赎之归故里。

惜哉此女不得如,终竟老死留穹庐。

空馀诗话传悽恻,不减胡笳十八拍。

形式: 古风

积翠楼(其二)

少日便怀丘壑情,看山看水饱曾经。

如今积翠楼头望,看尽江南未了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宿正觉寺

古寺荒凉甚,秋风更飒然。

殿焚犹有础,僧老不知年。

但可扶藜至,无因假榻眠。

钟鱼久寂寞,谁施一囊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