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雍丘尉王秘校见寄

东瞻杞国城,半日鸟飞程。

度雁不曾下,新文谁寄评。

旧年因使至,秀句欲人惊。

聊效题斋壁,先贤亦以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向东远望杞国古城,半天路程如同飞鸟的距离。
大雁飞过未曾停留,新的诗篇又有谁来评价。
去年因为出使至此,我写下惊艳的诗句想让人惊叹。
姑且在书斋墙壁上题诗,前辈们也曾以此来赞扬他人。

注释

东:方位词,指东方。
瞻:远望。
杞国城:古代诸侯国名,这里泛指古城。
半日:半天时间。
鸟飞程:比喻极短的时间。
度:越过。
雁:大雁。
不曾:从未。
下:停留。
新文:新的诗篇。
谁:疑问词,谁。
寄评:寄予评价。
旧年:去年。
因:因为。
使至:出使到达。
秀句:精彩的诗句。
欲:想要。
人惊:使人惊讶。
聊:姑且,随便。
题:题写。
斋壁:书斋的墙壁。
先贤:前辈贤人。
以:用来。
旌:赞扬,表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雍丘尉王秘校见寄》,通过对杞国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文学才华的追求。首句"东瞻杞国城,半日鸟飞程",诗人从东边远望杞国古城,想象着即使鸟儿也需要半天时间才能飞抵,暗示了路途之遥。接下来的"度雁不曾下,新文谁寄评",通过大雁南飞不落,寓意友人音信难通,期待着新鲜的文字能传递问候。

诗人回忆起去年出使经过此地,朋友曾写出令人惊叹的佳句,"旧年因使至,秀句欲人惊",表达了对朋友才情的赞赏。最后两句"聊效题斋壁,先贤亦以旌",诗人表示自己也想效仿前贤,在书斋墙壁上题诗,以此来表彰朋友的才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旅途的描绘和对文学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文学追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

梅要山傍水次栽,非同弱柳近章台。

重重叶叶花依旧,岁岁年年客又来。

虽爱千枝竞繁密,还嗟短发已衰颓。

郎官博士留车骑,拥蔽脩篁为斫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依韵阎中孚职方暴雨幸凉

天津赫日欲焦拆,西北风来斗减威。

太帝宫庭无暑入,大明冠佩退朝归。

泠泠冷袭琉璃簟,奕奕凉翻翡翠帏。

交扇不须烦素手,淋漓谁复汗频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依韵答达观禅师颖公

霜露每怀感,江山空复情。

老便林室静,坐厌巷童声。

尽日都无语,逢人亦强迎。

浮生过半百,安用此虚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依韵答惠勤上人

释子本乐静,宜不事物牵。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

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

忽此有来赠,老拙谬耽研。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