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惠勤上人

释子本乐静,宜不事物牵。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

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

忽此有来赠,老拙谬耽研。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僧人本就喜好宁静,不应被世俗之事牵累。
我感到惭愧,作为姑苏的官员,却又能欣赏杼山的宁静。
已经三年未见,他的学问想必更上一层楼。
忽然他送来礼物,我这老朽却还在沉迷于研读之中。

注释

释子:僧人。
乐静:喜好宁静。
宜:应该。
事物:世俗之事。
姑苏守:姑苏的官员。
复:又。
赏:欣赏。
三岁:三年。
别:分别。
增前:更上一层楼。
忽此:忽然。
来赠:送来礼物。
老拙:老朽。
耽研:沉迷于研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依韵答惠勤上人》。梅尧臣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人(惠勤上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自己的感慨。首句“释子本乐静”表达了对僧人的赞美,认为僧人天性喜好宁静,不应被尘世琐事所牵累。接着,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作为姑苏太守,事务繁多,但仍能欣赏到惠勤上人超脱世俗的修行境界。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中,“惭”字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僧人那样超脱的自省,同时也赞赏了惠勤上人在杼山的修行成果。“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回忆了与僧人分别多年,对方的学问想必更加深厚。最后,诗人对惠勤上人忽然寄来诗作表示感激,同时自嘲自己虽年老仍沉溺于研读,享受这份来自僧人的精神馈赠。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僧人清修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宋诗崇尚理趣和淡泊名利的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答景彝谢予访其居

日暮乘羸马,因过太史家。

竹窗谈脱麈,槐树暝栖鸦。

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

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依韵答僧圆觉早梅

江南自寒苦,花不与时同。

清向三冬足,香传一国中。

云湖藏旧市,雪树认新丰。

未有亏冰素,随妆入汉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和十二月十七日雪

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

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

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

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