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露每怀感,江山空复情。
老便林室静,坐厌巷童声。
尽日都无语,逢人亦强迎。
浮生过半百,安用此虚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依韵答达观禅师颖公》,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霜露每怀感”描绘了诗人面对秋霜白露时的深深感触,暗示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次句“江山空复情”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色虽美,但人事已非,徒增伤感。
“老便林室静”写诗人年老后选择在宁静的林中居室度过,享受孤独与寂静,反映出他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坐厌巷童声”则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儿童嬉戏声的反感,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心境。
“尽日都无语,逢人亦强迎”两句,诗人描述自己整日沉默寡言,即使遇见他人,也勉强打个招呼,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不问世事的态度。最后,“浮生过半百,安用此虚名”直抒胸臆,诗人认为人生已过大半,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再追求虚名浮利,体现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恬淡与超然,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释子本乐静,宜不事物牵。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
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
忽此有来赠,老拙谬耽研。
日暮乘羸马,因过太史家。
竹窗谈脱麈,槐树暝栖鸦。
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
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
江南自寒苦,花不与时同。
清向三冬足,香传一国中。
云湖藏旧市,雪树认新丰。
未有亏冰素,随妆入汉宫。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