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其十六)

带雨酴醾不自持,短垣高榭倚斜枝。

野人莫觅丹青手,摹写春容一绝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带着雨滴的酴醾花无法自控,倚靠在矮墙和高台的旁边,伸展着枝条。
乡野之人无需寻找擅长绘画的手,只需描绘这春天的景象,就能写出一首绝妙的诗。

注释

酴醾:一种花,白色或淡红色,香气浓郁。
短垣:矮墙,指简陋的院墙。
高榭:高台上的建筑,常指亭台楼阁。
丹青手:擅长绘画的人,这里指能工巧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带雨酴醾不自持"表达了酒意盎然、难以自己控制的情状,可能是指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不禁举杯畅饮,或许也隐喻着春光中的无限生机和欢愉心情。"短垣高榭倚斜枝"则描写了园内的景致,其中“短垣”指的是矮墙或篱笆,“高榭”可能是园中的一处凉亭或楼阁,而“倚斜枝”则是树木在春日斜阳下的姿态,整体给人一种闲适幽深的感觉。

"野人莫觅丹青手"中的“野人”指的是不擅长绘画的人,“丹青手”则特指擅长使用红蓝两色进行绘画的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认为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到春天的绝妙风光。

"摹写春容一绝诗"则指诗人自己试图用诗歌来描绘春天的模样,而“一绝”可能意味着这是一首独特且难以匹敌的诗篇。整体而言,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讴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春天的美丽。

总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笔法,展现了一幅春日闲适、美景如画的情境。诗人不仅对自然景致进行了细腻描绘,而且也表达了自己作为诗人的自信与创作热情。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其十五)

庭閒人静鸟窥帘,坐对文书亦倦拈。

春旱正须三尺雨,江湖宁放老蛟潜。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其十四)

日迟风细午阴微,柳外青骢去若飞。

过得水村闻笑语,几家扶得醉人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其十三)

欲识吾君圣与仁,泽流寰海众熙春。

两淮饥馑方移粟,六辔驰驱不惮勤。

形式: 古风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其十二)

草色青青入烧痕,登临何处暗销魂。

应怜野老无拘缚,种竹栽花教子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